怎樣走出閱讀的誤區
來源:查字典速讀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常常會閱讀很多內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今天,人們對閱讀的理解跟過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過去人們認為,閱讀是一個精確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對字詞作準確、詳盡的理解。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閱讀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能抓住主要信息就可以。抓住主要的信息通過什么來取得呢?主要是速讀,所以說,在諸多閱讀形式里,速讀是最常用的。
速讀可分為通讀、略讀、眺讀和查讀。不論是哪一種方法,它們的共同特征是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其實,速讀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信息的一種閱讀。那么,有人會問:速讀有什么好處和意義呢?讓我們來作一個比較:
A、B、C三個人,A每分鐘可以讀600個漢字;B每分鐘讀400個漢字;C每分鐘讀200個漢字。雖然他們中間的差距只有200字,但你能想象一個星期后、一個月后、一年乃至十年后他們會有什么不同嗎?請看下表(單位:萬字):
速度 一星期 一個月 一年 十年
C 200/分 8.4 36 438 4380
B 400/分 16.8 72 876 8760
A 600/分 25.2 108 1314 13140
假如他們閱讀的書字數都在15萬字左右,那么十年后,A可以讀876本書;B能讀584本書;C只能讀292本書。很明顯,缺乏閱讀速度使人付出相等的勞動量,卻換來不等量的收獲。
另外,閱讀時如果逐字辨認、逐字推敲,或者在閱讀中不停地查閱字典會大大降低閱讀帶給人的樂趣,讓人感到乏味、枯燥。而速讀在不增加你額外負擔的條件下,可以減少那種乏味、枯燥的感覺,令人保持閱讀的樂趣。
閱讀和理解
閱讀的根本目的是理解,不管哪一種形式的閱讀都無法改變這一點。也就是說,理解是閱讀活動的第一要素。如果讀完一篇文章后一無所知,這樣的速讀有什么意義呢?
速讀的特點是快速,因此理解和速度之間就會有矛盾。速度太快會影響理解,理解太細又會影響速度。放棄速度,就無所謂速讀丟棄理解,等于不讀。怎么辦呢?
我們所說的速讀是在保證基本理解的基礎上,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進行的閱讀活動。所謂基本,就是說速讀不要求你百分之百的精確理解,也就是說允許丟失一部分信息。學生不必為這部分丟失的信息惋惜,家長也千萬別要求孩子每個字都會。事實上,任何閱讀總是有30%到50%的信息是多余的。這就意味著,一個人能讀一半到四分之三的篇幅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速讀以丟失部分信息為代價換取了閱讀的速度,可能會引起一些疑問:允許丟失什么信息?允許丟失多少信息?筆者的回答是,視文章內容而定。同時也跟讀者的知識結構、閱讀目的以及對漢字反應速度有密切的關系。在文章中正確地辨別出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多余的信息是要訓練的。筆者開設的閱讀課程就有教學生抓取主要信息的訓練。學生可以不知道允許丟失什么,但卻可以知道不能丟失什么。拿一篇記敘文為例,何人、何地、何時、何事、何故、何如是不可丟失的。如果是一片論說文,那么重要的信息應該在論點、論據和論的方式上。筆者對學生的要求是,速讀訓練能理解文章的75%左右就不錯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給了筆者額外的驚喜,他們的閱讀理解常常高達90%。
漢字辨認方式及閱讀技巧
閱讀速度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漢字辨認的速度;第二是理解的速度,漢字辨認是理解的基礎。海外中文教學由于長期以來解決不了漢字量、詞匯量這個棘手的難題,所以根本談不上閱讀。即使有,也是非常淺顯的、基礎的,學生無法在中文閱讀的海洋中享受馳騁的快樂。
一般來說,在閱讀中辨認漢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感知文字的形式后,通過語言為中介,由語音形式從大腦的記憶庫里提取意義。另一種則直接由文字形式表達意義,不需要語音中介(我們成人閱讀大多是這樣的)。前一種方式毫無疑問占用時間多一些,會影響閱讀速度。最好的辨認漢字的方式是默讀,即發音器官不動作,以省去語音中介作用。學生努力鍛煉通過文字形式直接獲得意義,對提高閱讀速度有百利而無一弊。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在閱讀外文材料時,那些不認識的字、詞匯,或者太長的句子常常使你中斷閱讀,從而產生厭煩的情緒,失去閱讀的興趣。學生在開始閱讀訓練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碰到這個問題怎么辦?有一些常用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難題,教會學生這種方法就是最好的閱讀訓練。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猜測、替換、壓縮、對比,學生如果能掌握好這些技巧,閱讀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閱讀訓練
我們說的速讀訓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漢字辨認速度訓練;第二,理解速度訓練;第三,閱讀技巧訓練。從本質上說,速讀不是以技巧為基礎的,而是以熟練為基礎的語言活動。學生不可能幻想記住幾條規則、理解幾種方法就可以達到一分鐘五、六百字了。只有長期不懈的練習,才能看到效果。海外學習中文,不怕客觀條件差、不怕時間少,怕的是不能持之以恒,而持之以恒跟家長的幫助、督促是分不開的。可以這么說,離開家長的協助,不只是閱讀無法完成,學好中文的美好愿望也會落空。
漢字辨認訓練有兩個內容:1、逐步縮短在每個漢字上停留的時間,加快對漢字反應的速度;2、克服利用語音中介辨認漢字的習慣,盡量避免聲讀、唇讀。
閱讀理解訓練的內容主要有三個:1、不要字字認讀,而是把一次認讀的范圍擴大到詞;2、在認讀詞的基礎上把范圍擴大到詞組的認讀;3、逐步過渡到利用句中可能的提示,培養猜測的能力。閱讀時,人的眼球不是連續不斷向后移動的,而是時動時停。一次眼停的時間大約為1/3秒,每次眼停辯認的字數最少不到一個,最多可達6-7個。熟能生巧時達到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
學生在做閱讀訓練時一定會出現閱讀速度提高而理解率下降的現象,這是在速讀中是常見的、很普通的。這時,學生絕對不可放慢閱讀速度。放慢閱讀速度固然可以使閱讀理解率上升,但它違背了速讀的原則,等于放棄速讀訓練,因此毫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保持這一速度,不要擔心理解率下降,等待理解率上升;當理解率又回升到80%后,再提高閱讀速度。
抓緊識字、增級詞匯是根本
沒有基本漢字、沒有一定的詞匯就無法進行最基本的閱讀活動。所以閱讀的目標和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一、積累一定數量的詞匯。按筆者的經驗,一個零起點的孩子,在140小時,也就是兩年識字訓練后就可以開始閱讀。屆時他(或她)的漢字量大約有700-800,是我們九年一貫制漢字總量的35%。
二、由于有了這個基礎,閱讀六字原則多讀、讀多、多讀便可以展開。也就是說,在多讀中增加詞匯量;在增加詞匯量的同時可以讀比以前更多的東西;于是又有可能增加更多的詞匯量、讀更多的讀物。
總之,我們的閱讀不僅是從閱讀中享受它的樂趣,更是為了增加詞匯量。按筆者規劃的九年一貫制,學生在最后一年的詞匯量可以達到5500左右。到那時,我們可以說學生可以在閱讀的自由的天空中翱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