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辯論賽勝出的技巧
來源:查字典辯論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4-17
語言作為辯論的載體,一定要準確地表達出辯者嚴密的思維活動,一定要準確地表達辯者參辯的觀點、見解、主張、意圖,因此它就必須合乎邏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在辯論賽勝出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辯論賽勝出的技巧一:辯論的邏輯技巧
一、知己知彼
辯論與一般演講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是一種。針鋒相對的交戰(zhàn)。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兵法的首要原則,對于辯論這種舌戰(zhàn)來說,無疑不能例外。知己,是指對于己方的立論自我詰難,反復推敲,以求嚴謹縝密,萬無一失。立論的詰難與推敲,大體有三個方面:
一是論點檢查。
論點是辯論中的戰(zhàn)旗。辯論者對于自己所持的論點,必須充滿自信,如同戰(zhàn)場上高舉戰(zhàn)旗一樣。但是,自信絕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賞必須是科學分析的結果。論點的檢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煉過程的檢查,二是語言表達的檢查。從原始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論點,其中有復雜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等思維過程。對于論點形成過程進行自我詰難與反復推敲,是保證論點正確性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思維活動中,逐漸轉(zhuǎn)化而成的論點表達的語言形式,也是論點檢查的重要內(nèi)容。語言表達的清晰度、邏輯性以及表現(xiàn)力,都應該逐項推敲,反復檢驗。
二是論據(jù)檢查。
論據(jù)是辯論中的彈藥。辯論者如果沒有掌握數(shù)量充足、威力巨大的彈藥,就不可能在交鋒中占優(yōu)勢。因此,論據(jù)的準備是一種扎扎實實的物質(zhì)準備。論據(jù)的檢查,也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論據(jù)的真實性,二是論據(jù)的邏輯性。真實可*,是論據(jù)選擇的首要原則。那些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論據(jù)必須堅決摒棄。推導嚴密,是論據(jù)選擇的又一重要原則,那些牽強附會、證明不力的論據(jù)也應該果斷刪去。三是論證方法檢查。論證方法是辯論中的戰(zhàn)術設計。辯論者必須根據(jù)論點的需要、論據(jù)的特點以及自身的條件,精心設計戰(zhàn)術方案,即論證方法的選擇與組織。只有經(jīng)過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反復檢查,確信己方戰(zhàn)旗鮮亮,彈藥充足,戰(zhàn)術精巧,方能在辯論中充滿自信。這就是知己。
知彼,即了解對方。除事先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對方的觀點、材料以及辯論特點以外在辯論現(xiàn)場的察言觀色是知彼的一條捷徑。也就是說,借助觀察,發(fā)現(xiàn)辯論對方的優(yōu)勢、弱點、情緒變化以及戰(zhàn)術運用等,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這是辯論技巧運用的客觀依據(jù)之一。辯論中的觀察,說到底是辯論雙方對于對方言談舉止、神態(tài)表情的微妙變化及其含義進行捕捉與判斷。其方法大體有三種:
其一,投石問路。所謂投石問路,是指先提出一兩個問題作為試探。探明虛實,才能選定主攻方向這往往用于情況不明的時候。當然,問路之石的選擇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作為試探的問題的選擇與表述是否得當、巧妙,這是應用投石問路法的關鍵所在。太直、太露、太淺的問路,結果是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笨拙。
其二,捕捉戰(zhàn)機。心理學研究證明,外界事物對人大腦的刺激往往會使人體內(nèi)部某些相應組織的機能在一個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異?,F(xiàn)象。就是說,人往往會通過他的舉止神態(tài)以及習慣性動作,流露出他內(nèi)心的活動。比如,雙手揉搓這個動作,顯示緊張的思考;顫抖的語言,顯示慌亂在辯論中,要善于準確地判斷對方的情緒,捕捉戰(zhàn)機,或麻痹對方,或打亂對方的思緒或超對方慌亂而層層緊逼。這又是觀察的一種效用。
其三,緩和氣氛。辯論,應該有良好的氣氛。辯論絕非爭吵,更不是斗嘴。因此,辯論雙方都有責任調(diào)節(jié)氣氛,使辯論在心平氣和的條件下進行。觀察到對方情緒激動時,就應該設法用語言調(diào)節(jié),使氣氛趨于平緩:當發(fā)覺對方怒形于色時,應該考慮用笑容調(diào)節(jié),使氣氛得以松弛。
二、舉事證理
事實勝于雄辯。擺事實、講道理,這是辯論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邏輯技巧??梢耘e事實淪證己方的論點進行立論,也可以舉事實反駁對立方的論自進行駁淪。例如:文革結束后,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曾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大討論。1978年5月《光明日報》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推一標準》為題發(fā)表過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文章在證明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這一論點時,就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如門捷列夫創(chuàng)立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都是在實踐中經(jīng)受住考驗,被實踐證明確實是真理的。這
種列舉已為世人所公認的事實來進行說理的方法,確實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再如,:毛澤東同志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chǎn)》一文中,在批駁艾奇遜的革命的發(fā)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緣故這一謬論時,為我們樹立了以事實進行駁論的典范。他指出:革命的發(fā)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緣故么?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國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大多么?艾奇遜的歷史知識等于零,他連美國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杰佛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么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歷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過剩。俄國人所以舉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為俄皇和俄國資產(chǎn)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而不是什么人口過剩,俄國至今還是土地多過人口很垠遠的。蒙古土地那么廣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遜的道理是不能設想會發(fā)生革命的,但是卻早已發(fā)生了。毛澤東同志在這里列舉了中國、美國、俄國、蒙古等許多國家確實發(fā)生過的歷次革命這些事實,有力地駁斥了艾奇遜的唯心主義歷史觀,事實確鑿,不容置辯,說服力是很強的。動用舉事證理的邏輯技巧,要注意兩點:一是所舉事實,越具有典型性,說服力越強。因為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xiàn)實的事例,越具代表性,越能體現(xiàn)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所表現(xiàn)的道理也就越深刻。二是要對所舉事例進行深人的分析,揭示和闡發(fā)事例與道理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使舉事與證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能充分發(fā)揮擺事實、講道理的作用。
三、隱含判斷
辯論中,有時巧用隱含判斷會比運用直接表達判斷的語句顯得更有力量。例如,曾有一位胖得流油的大資本家想嘲笑一下瘦于蕭伯納。大資本家說:我一看見你,就知道你們那兒在鬧帆荒。蕭伯納回故道:我一看見你,便知道了鬧饑荒的原因。在這段對話中,兩人都運用了隱含判斷。大資本家所用的隱含判斷無非是蕭伯納瘦得像個討飯的,而蕭伯納的回答中所隱含的判斷則十分巧妙而幽默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窮人的罪惡實質(zhì)。這一隱含判斷是大家都能分析出來的。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隱含判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隱含判斷的恰當運用能使辯論具有邏輯力量,富于藝術魅力。
四、以牙還牙
以牙還牙,就是在辯論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對方講歪理、不講理之類的情況。有個驕傲自大、脫離群眾的人辯解說:只有羊呀、豬呀,才是成群結隊的,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的。作家馬鐵丁反問他:獅子、老虎固然是獨來獨往的,刺猬、癩蛤蟆、蜘蛛又何嘗不是獨來獨往呢?這就是以人之歪理還擊人,使自比獸中之王的狂妄之徒如刺猬、癩蛤蟆、蜘蛛之類的小動物一般。蘇聯(lián)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非常善于運用這種方法來反駁一些無賴之徒。他妙語連珠,辯論的語言蘊含著無可辯駁的力量。一次,馬雅可夫斯基演講剛完,一個胖子擠到講臺邊嚷道:我應該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錯,馬雅可夫斯基一邊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那個胖子,一邊說:從偉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那胖子的話意是,馬雅可夫斯基的演講有些可笑或者近似可笑,馬雅可夫斯基面對這擠*講臺的無禮之徒,借用他的話,非常巧妙地向他反擊:可笑的正是與我只有一步之差的你!這是借用對方的語言還擊對方。
五、假言辯駁
在辯論中,運用假育推理進行辯駁是極富于邏輯力量的。例如:1984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共有八名被告,經(jīng)法庭審判,結果其中七名被告分別被判處死刑二名、死緩一名、無期徒刑一名、有期徒刑三名,惟獨第六被告徐漢勇被宣告無罪,當庭釋放。擔任本案第六被告徐漢勇辯護人的上海市第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鄭傳本律師,通過認真閱卷調(diào)查,以及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法庭辯論中,依據(jù)事實和法律,為徐漢勇作了無罪辯護。請看鄭傳本律師的一段法庭辯護詞:被告徐漢勇在主觀上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據(jù)我國《刑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jù)刑法原理和司法實踐,反革命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而被告人徐漢勇卻沒有這種故意。鄭傳本律師這段法庭辯護詞中就包含了一個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反革命罪;被告徐漢勇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沒有直接故意);所以。被告徐漢勇沒有構成反革命罪。以上推理符合必要條件假育推理否定前件式的公式,其形式是正確的,加之這,形式正確的推理又是建立在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jù)的基礎上的,因而,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正因為如此,鄭傳本律師被告徐漢勇的無罪辯護得到了法庭的采納。在一些法庭審訊的質(zhì)詢性辯論活動中,如果法官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假言推理可以抓住被告的一些錯誤的推斷,并由此打開缺口,找到犯罪的證據(jù)。
在辯論賽勝出的技巧二:讓道理說服雙方一、自己的立場要講清楚
講清自己的立場,包括講清自己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尤其是論點),講清自己的立場,不致使對方誤解自己,引發(fā)不必要的新對立。例如:
四川的小劉和浙江的小楊是好朋友,零花錢經(jīng)常一塊兒花。一次,兩人買榨萊,小劉買了一袋四川榨菜。小楊很不樂意:你怎么不買浙江榨萊?小劉: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純正呢?小楊:你真不會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純正呢!小劉:我不會吃?我是吃榨菜長大的,吃了幾十年,恐怕是你不會吃吧。
雙方都沒有把自己的立場講清楚。什么叫純正?這是一個含義模糊的詞。也許雙方真正的對立是:小劉是四川人,喜歡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楊是浙江人,習慣吃甜味的榨菜。由于沒有講清立場,反倒引發(fā)了新的對立:誰更會吃榨菜?
二、對方的立場要聽清
對于對方的立場,重在一個聽字。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聽清對方的立場,有助于正確理解對方,不致發(fā)生誤會。
1.對方已說的話,要注意他是在什么意義上說的。聽話聽音,一方面指要聽出對方有意義的弦外之音(如雙關語),這一點做到不難。難的是在另一方面,要聽出說話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識到的含義,例如:
奧運會亞洲九強賽中國對巴林一役中,李金羽射入兩球讓中國以2:1獲勝。但他又有兩個單刀球沒進,讓中國隊的凈勝球難以超過韓國隊。經(jīng)??醋闱虻募着c經(jīng)常踢足球的乙展開論辯。甲:李金羽不行,中國前鋒不行。乙:李金羽不行?你上去試試看。沒踢過球就不要亂講。甲:沒踢過球,難道我就沒看過球嗎?
球迷甲說李金羽不行,也許是在跟世界級前鋒作比較;球員乙說李金羽行,顯然是在跟自己作比較,在這個意義上,雙方并無真正意義上的對立。問題糟糕在:由于互相沒有弄清楚對方的話是在什么意義上說的,反而因虛假的對立而引發(fā)新的對立:誰有資格評球----經(jīng)常看球的還是經(jīng)常踢球的。
2.對方?jīng)]有說出來的,不要貿(mào)然替對方下判斷。
首先,與對方肯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一定否定它;與對方否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一定肯定它。因為相對判斷不是相反判斷。舉個例子,老師斥責小明:作文里該用句號的地方你怎么不用句號呢?日常論辯里人們往往認為老師的話包括這個意思:小明在作文里該用句號的地方?jīng)]用句號,其實不一定,老師說這句話也許是因為小明的作文里沒有句號,或者是僅僅在某一處該用句號的地方用了別的標點。
三、雙方的立場要辯析清楚
通過講清自己的立場,聽清對方的立場,從而對雙方觀點的優(yōu)劣得失有個清楚的了解,明白真正對立之所在,這是從道理上軟化對立的關鍵。例如:
1999年高校擴招,輿論褒貶不一。在某電臺的直播訪談節(jié)目里,一個高中畢業(yè)的外企總經(jīng)理與一個大學青年講師為此事展開論辨。總經(jīng)理認為:擴招無甚意義,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上大學的必要,因為他們同樣可以生活得好好的;少數(shù)人也沒必要上大學,因為通過努力他們一樣可以有汽車,有洋房。大學講師則持相反的觀點:高等教育應該向更多的人敞開大門,因為人們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在節(jié)目的最后,大學講師總結道:我與總經(jīng)理的根本分歧其實并不在于是否贊成高校擴招,而在于:到底是知識還是物質(zhì)生活應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講師與總經(jīng)理的根本對立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可貴的是講師在表面的對立之下找到了真正的對立。只有軟化了真正的對立,才算是真正軟化了對立。辨 析雙方立場,找出真正的對立,這是軟化對立的前提。
四,巧妙地改變自己的立場
日常論辯要軟化對立,所以不講究論辯賽的守住底線。打個比方,論辯賽雙方是兩塊拒絕融化的冰(誰融化誰輸);而日常論辯的雙方則是兩團燃燒的火(真理之火),湊在一起火焰才旺。為了軟化對立,日常論辯要求適時變化自己的觀點,以與對方取得一致。以下是兩種較好的作法。
1.把自己的觀點歸結到對方的觀點中去,讓雙方的立場都得到改造。例如:
某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與開發(fā)部經(jīng)理為一種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論辨起來。市場部經(jīng)理認為:在開發(fā)一種新產(chǎn)品之前,應先作詳細的市場調(diào)查,看看消費者有無這種需求。開發(fā)部經(jīng)理則認為: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必須保密,讓顧客和同業(yè)競爭對手都感到神秘才好,兩人論辯了一會兒,都感到自己的立場有問題。市場部經(jīng)理主動提出:開發(fā)部經(jīng)理的主張是正確的,但開發(fā)之前最好進行一次一般性的市場調(diào)研。
市場部經(jīng)理把自己的立場從詳細的市場調(diào)查調(diào)整為一般性的市場調(diào)研,以此來符合對方的觀點(要保密),從而軟化了對立。
2.把對方的觀點歸結到自己的觀點中來,以引導對方,例如:
目前在校生近視眼發(fā)病率很高,醫(yī)生A認為主要是個衛(wèi)生問題,是用眼不衛(wèi)生引起的。醫(yī)生B則認為主要是個教育問題。 A:近視眼大多是由看書時間過長??磿藙莶徽_等用眼不衛(wèi)生引起的,自然是個衛(wèi)生問題。 B:你想過沒有,如果學生壓力不重,學生會長時間看書嗎?A:也會呀,他們也許會長時間看課外書。 B:既然這樣,學校又為什么不加強用眼衛(wèi)生教育呢?A:可能教育了沒起作用嘛。B:教育居然不起作用,這難道還不是一個教育問題嗎?
在這場論辯里,醫(yī)生B巧妙地把A的觀點引入自己的觀點之中:即便是個衛(wèi)生問題,也首先是一個衛(wèi)生教育問題,從而還是一個教育問題。
辯論賽的技巧:有關辯論的戰(zhàn)術知識對抗技巧:
這是短兵交接的戰(zhàn)斗。辯論雙方在唇槍舌劍的較量中,往往呈現(xiàn)出尖銳的矛盾對立狀態(tài)。而這對抗性,也正是辯論引人入勝的重要特征之一。對抗技巧的特點就在于針對同一事物能給出針鋒相對的結論。
1. 例證對抗
在論辯中,選取與對方所提及的相反的事例來與之對抗,從而構成尖銳對抗。如在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中:
正方:對方辯友,請你們不要回避問題,臺灣的正嚴法師救濟安徽的大水,按你們的推論不就是泯滅人性嗎?
反方:但是對方要注意到,8月28號《聯(lián)合早報》業(yè)告訴我們,這兩天新加坡游客要當心,因為臺灣出現(xiàn)了千面迷魂大盜。(笑聲,掌聲)
當臺灣大學隊列舉正嚴法師的例子時,如果復旦大學隊就此是不是泯滅人性展開討論,不僅難度大,而且將陷入被動。預示反方選取了千面迷魂大盜這一相反的實例,將對方的詰問有力地頂了回去,贏得了這一回合的勝利。
2. 名言對抗
當對方引用名言來為其觀點作證時,直接對名言進行反駁是不理智的。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引用與對方相反的名言與之構成尖銳對抗。如:
反方:就義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礎,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而義呢,只是通過對利益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來間接地影響社會發(fā)展。正是在對自身利益契而不舍的追求下,人類從洪荒蠻野走進現(xiàn)代化文明的瑰麗殿堂。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一語道破這種真諦:利益是我們的唯一動力。
正方:對方辯友跟我們說了一位法國人的話,那么我也想回贈對方一段法國人盧梭的話,他說:愛人類,首先就要愛正義。(掌聲)
反方隊從古今中外名家名言的寶庫中找出愛爾維的話來論證重利的主張。同樣,正方也從這一寶庫中找出重義的名言來與之構成尖銳的對抗,使辯論更具有激動人心的色彩。
在論辯中要運用好名言對抗的技巧,平時對名言要有深厚的積累,辯論賽前更應準備好與對方觀點相對應的名言卡片,以便運用。
3. 史實對抗
當對方從歷史典籍中挑選與對方觀點有聯(lián)系的史實來進行論辯時,我們也不妨從歷史典籍中找出與對方觀點相反的史料來與之構成對抗??蓞⒄彰詫梗诖藭郝?。
4. 數(shù)據(jù)引證
很簡單,數(shù)字是一種非常有說服力的工具。不作贅述。
5. 煽情對抗
煽情,就是通過公眾的某些特殊利益,迎合公眾的心理來挑撥是非,并憑借公眾在情感上的好惡,把假象說成真相,或把某些問題推向極端,以次達到征服對方的目的。對于煽情的對手我們有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喚起公眾對己方的支持和對對方的憎惡來與之構成尖銳對立,此謂煽情對抗。如關于離婚率上升是社會文明的表現(xiàn)中:
反方:我只想請大家設想一個很簡單的場景,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他們最需要關懷的時候,偏偏失去了健全的愛,這難道能說是社會文明的表現(xiàn)嗎?
正方:君不見,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吵鬧聲中流著眼淚離家出走;又有多少孩子有家不愿回,流浪在外而誤入歧途。他們是有一個家,然而,這樣的家?guī)Ыo他們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