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季氣候
中國四季的劃分,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開始。 現在一般以3至5月為春季、6至8月為夏季、9至11月為秋季、12月到次年2月為冬季。 我國在氣候上常以候溫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候平均氣溫22℃為夏,小于10℃為冬,介于10度--20℃之間為春、秋。各地氣候不同,故四季長短不一。
冬天
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節,1月又是冬季最冷的月份,全國有三分之二以上國土,平均氣溫在0℃以下。l 月等溫線中的0℃等溫線,大致通過淮河、秦嶺一直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然后穿過橫斷山脈到達西藏的林芝、德讓宗。這條線以北地區,江河一般都冰凍。東北、西北以及大部分青藏高原,一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其中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阿爾泰山及藏北高原還在一20℃以下,大興安嶺以北在一30℃以下。我國的“北極村”漠河鎮極端最低氣溫達一52.3℃。在0℃等溫線以南地區,江河無冰凍期,只有飄雪現象。南嶺以南地區都在10 ℃以上。臺灣、海南島南端及南海諸島都在20℃以上。總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規律是自南向北,隨著緯度的增高逐漸降低,南北氣溫相差極大,達50℃以上。平均每向北增加一個緯度,氣溫遞降1.5℃。冬季蒙方高氣壓形成,同時海洋上出現了低氣壓,造成了冷空氣向東向海流動的形勢,因此,在秋冬之交、冬季和冬春之交,我國常受到寒潮的襲擊。寒潮大致分三條路線進入我國:西路,由新疆東進,經河西走廊,沿青藏高原東側南下,使西南、江南廣大地區產生明顯降溫和大范圍的陰雨天氣,中路,經蒙古人民共和國進入我國,經河套、華北直抵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時可越過南嶺到達珠江流域,長江以北是大風降溫天氣,長江以南是雨雪天氣;東路,源地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或鄂霍次克海,有時經東北南下,越渤海、過華北平原直達兩湖盆地,有時經日本海、朝鮮半島、黃海南下,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引起較長時間的陰雨風雪天氣。冬季降水不多,我國普遍干旱少雨,只有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區形成一條較為穩定的降水帶。
春天
由冬轉春,天氣漸暖,溫度上升較快。2月份平均0 ℃等溫線已由淮河推過黃河,3月份到達內蒙方南部,4月份除大興安嶺北段、阿爾泰山、天山西部及
青藏高原等山地地區外,其它地區都回升到 0℃以上。東北和準噶爾盆地 0℃至6℃
,黃、淮流域和塔里木盆地達12℃至16℃,長江以南達16℃至26℃。春季降水很少,
除江南地區產生一個范圍相當廣闊的春雨區外,其它地區仍是干旱少雨。
夏天
夏季的主要特征是高溫多雨。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廣大地區7月氣溫在20 ℃至28℃。淮河流域以南,一般在28℃至30℃。吐魯番盆地極端最高氣溫達48.9℃。青藏高原在10℃以下。夏季風來自熱帶海洋, 是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最多的季節。在長江以南到南嶺以北的地區以及新疆西北部山地,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下,華北、東北大于60%,青藏高原大部分在70%以上。在宜昌以東、北緯26℃至34℃之間是梅雨區,一般 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期, 前后持續近一個月。這期間,陰雨連綿,并時常夾有暴雨和雷雨,總降水量可達300毫米。 臺風對我國東南和南部沿海地區影響較大,在我國登陸的臺風,平均每年9.2次,多集中在7至9月份。登陸次數最多的是廣東、臺灣、福建三省,占我國臺風登陸總數的88% 其中又以廣東省為最多,約占全國臺風登陸總數的40%。
秋天
秋季是天高云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天氣。氣溫與春季成相反方向變化,由暖變冷,10 月份的等溫線分布基本上與4月份相似。大興安嶺、天山以及青藏高原地區,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華北地區月平均氣溫在6℃至16℃之間。淮河、秦嶺以南、南嶺以北地區,在16℃至22℃之間。華南在22℃至24℃之間。降水量較少,除東南沿海、青藏高原東側、秦嶺以南及川黔地區占全年降水量的 30%以上外,全國其余大部分地區在15~20%之間。
知網空間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193401001.htm百度圖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F%C4%CC%EC&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