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颮線天氣
強颮線天氣是由許多雷暴單體排列成帶狀的狹窄云帶,寬度約20至50公里,長度為幾十至幾百公里,維持時間可達4至18小時,颮線過境處風向急轉,風速劇增,氣壓陡升,氣溫驟降,常伴有雷暴、暴雨、大風、冰雹和龍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
颮線是受起伏地形和熱力分布不均而產生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的綜合結果。它的形成和發展除與天氣形勢有密切關系外,地方性條件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常出現在雷雨云到來之前或冷鋒之前,春、夏季節的積雨云里最易發生。潮濕不穩定氣層能助長颮線的強烈發展。當它即將出現時,天氣悶熱,風向很亂或多偏南風。當強冷空氣入侵時,地面冷鋒前部的暖氣團中,或低壓槽附近,大氣存在不穩定層結,此時最易形成颮線天氣。颮線多發生在傍晚至夜間。
颮線從生成到消亡可分為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一般經歷3~5個小時,有6級左右大風,并伴有雷雨。
(2)、全盛階段,歷時1~2小時,風向突然改變,風速驟增,常由8級猛增至12級以上,氣壓急劇上升,溫度劇降,短時間會降低10°C以上。這階段發生的狂風暴雨,破壞力很大。
(3)、消散階段,歷時2小時左右,風力減小,雷雨強度降低,氣壓漸降,氣溫漸升,天氣漸好。
強烈的颮線過程具有四個特點:
1、風力強。這次颮線過程于2009年6月3日21時左右在商丘境內發展到最強。商丘的寧陵、睢縣、永城等地出
現8至10級、陣風達11級大風。永城風速出現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達29米/秒。
2、移速快。強颮線系統移速達50至60公里/小時,在災情最重的商丘市持續時間達2小時19分鐘。
3、范圍廣。此次颮線過程影響山西東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受災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
4、災害重。災害已造成22人死亡(商丘18人、開封2人、濟源2人),僅商丘市受災人口241.92萬人,房屋倒塌4142間,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達9.45億元。
此次颮線天氣過程的成因是由于東北地區存在高空冷渦,高空冷渦西南部的冷空氣與近地面太陽晴空輻射增溫的共同作用,在河南省北部、東部激發出颮線。颮線影響地區氣象部門及時發布了雷電、大風預警信息。災情發生后,中國氣象局已派出工作組赴現場進一步調查災害成因和影響。
安陽、鶴壁、濮陽、新鄉、焦作、濟源、鄭州、開封、商丘等地先后出現了雷電、短時大風、局地冰雹和短時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其中,3日15時46分到23時,鄭州、開封、商丘等地出現了強颮線天氣。颮線長約140公里,并以每小時50~60公里的速度快速向東南方向移動。隨后,颮線波及安徽北部以及山東菏澤地區。據統計,全省有40多個縣市出現雷暴,19縣市出現了17米/秒(7級)以上的短時偏北大風,其中商丘的永城市22時42分最大風速達29米/秒
(11級),為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商丘地區之所以受災如此嚴重,是一種罕見的強“颮線”天氣現象所致。所謂“颮線”是由許多雷暴單體排列而成的帶狀狹窄云帶,其間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和外界的天氣系統又格格不入,颮線過境處,風向急轉、風速劇增、氣壓陡升、氣溫驟降,通常伴有雷電、暴雨、大風、冰雹等劇烈天氣過程。“這種天氣現象具有形成時間短、發展快、移動快的特點,預報難度比較大。”
這次颮線是高空冷渦與近地面太陽晴空輻射增溫的共同作用,據氣象臺專家分析,本次颮線天氣過程的成因是由于東北地區存在高空冷渦,高空冷渦西南部的冷空氣與近地面太陽晴空輻射增溫的共同作用,在河南省北部、東部激發出颮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喬林接受采訪時介紹,這一次的天氣過程與通常對流天氣的主要區別,在于它有更強的發展,強度更高。它不是一個對流單體,而是多個對流單體成串地聯在一起,成帶狀分布,形成了颮線。而成串的對流單體之間會有相互作用,多個雷暴單體下沉氣流會在前部激發出來更強的對流單體,對流單體實際是平行方向移動,并且在前面不斷有新的對流單體出現。也就是邊移動邊激發出新生的對流單體并且排成一排。
搜狐 http://news.sohu.com/20090605/n264351015.shtml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o/2009-06-06/080415744827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