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性氣候
大陸性氣候通常指處于中緯度大陸腹地的氣候,一般也就是指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大陸內部,海洋的影響很弱,大陸性顯著。內陸沙漠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地區。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自然景觀。大陸度是表示大陸性氣候明顯程度的一個指數。大陸性氣候是地球上一種最基本的氣候型。其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大,受海洋影響小。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溫度很高,氣壓很低,非常炎熱,且濕度較大。冬季受冷高壓控制,溫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熱,使氣溫年變化很大,在一天內也很很大的日變化,氣溫年、日較差都超過海洋性氣候。春季氣溫高于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在春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
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將濕潤的后者除外。冬季嚴寒,受高壓控制,最低溫達-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氣溫達26~27℃,最高達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較差達62.3℃。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從南向北(北美從西向東)增加,年降水量從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達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從溫帶荒漠、溫帶草原,過渡到亞寒帶針葉林。
1)大陸性氣候地區,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也快,一般春溫高于秋溫;而海洋性氣候地區,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小,春季升溫慢,秋季降溫也慢,一般秋溫高于春溫。
2)大陸性氣候降水少,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氣候干燥,而海洋性氣候降水多,降水量季節變化小,氣候濕潤。
表示大陸影響氣候程度的指標叫大陸度。
雖然海、陸分布對氣溫、降水、濕度等多種氣候要素都有影響,但以對氣溫的影響最大,因此大陸度多數用氣溫來計算,一般都與氣溫年較差成正比,因為隨著緯度的增加,氣溫年較差本身就有增加的趨勢,為消去緯度影響,突出海、陸影響,故設計大陸度與緯度成反比。波蘭學者焦金斯基提出的大陸度公式為:
k=1.7a/sinφ-20.4
式中a為氣溫年較差,φ為該地所在緯度,式中參數(常數)是以全世界年較差最大的西伯利亞維爾楊斯克的大陸度為100%設定的。當k>50%時為大陸性氣候,k<50%時為海洋性氣候。
大陸氣候強烈,是亞洲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首先,亞洲的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地區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氣候相比,具有冬冷夏熱、春秋短促、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季節集中、大陸度高等特點。從下表可以看出,維爾霍揚斯克、雅庫次克和赤塔都在亞歐大陸的東側,而博德、特
其次,亞洲全境氣候要素變化極端,這也是氣候大陸性的一個反映。在亞洲大陸上,有世界上最熱、最冷、最濕和最干的地區。例如阿拉伯、美索不達米亞、伊朗和巴基斯坦與非洲的撒哈拉,同為世界最熱的地區,在沙特阿拉伯內陸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這里還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區之一,沙漠廣布,無流區面積廣大。印度的乞拉朋齊是世界上的濕角,年平均降水量達10,935毫米。
亞洲陸地面積廣大,內地距海遙遠,大陸輪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內地的海灣;同時本洲又是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削弱了西風環流和大西洋暖濕氣流對亞洲氣候的影響。根據緯度愈高和距海洋愈遠氣溫年較差愈大的原理,亞洲廣大的內陸和高緯地區的氣候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強烈的大陸性。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地處高緯,冬季受熱很少,又位于亞洲的東北部,很難受到西風暖流的影響。從環流因素上講,冬季這里是處在強大的反氣旋控制下,劇烈的冷卻作用而引起低溫;而這里向北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氣的集中和反氣旋的發展。因此,使這里成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
在人類聚居比較集中的集中主要氣候類型之間相比較而言,大陸性氣候的自然舒適度比較低。由于我國的大陸性特征再全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導致我國相當大的區域包括三北地區以及長江流域等地區的采暖度日數或空調度日數都很高。在我國五個建筑熱工氣候區中除面積極小的溫和地區(主要分布于云南,廣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調的要求,另有相當部分地區入夏熱冬冷地區北部和寒冷地區大部分既有冬季采暖要求,又有夏季制冷降溫要求。這就導致我國的建筑熱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的絕大部分,且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采暖度日數是指室外日平均氣溫與采暖基準溫度之差值與天數乘積之和,凡平均溫度低于基準溫度的均計入采暖度日數。
國際上通常采用18度為基準采暖溫度。空調度日數由采暖度日數的概念引申而來。
以長江中下游流域為例,冬季濕冷,夏季悶熱,且氣溫日較差小。夏季氣溫高于35度的酷熱天數有15-25天,最熱極端溫度高大44度,最熱月室內平均自然室溫比室外平均氣溫高1-2度,而且靜風率高,空氣濕度高達80%,高溫下的高濕度使人感覺悶熱,大大降低夏季的氣候舒適度,從而降低空調啟用的起始溫度,增加制冷能耗。同時,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低于5度的天數多達60-70天以上,最冷月極端氣溫可低于-18度,且日照率地低,室內自然溫度日平均值僅比室外高出2-3度,加之濕度高,導致這一地區雖然按照我國現行的熱工設計規范不在采暖區域之內,但由于冬季陰冷潮濕,為了改善室內熱舒適環境,人們紛紛自行采取多種采暖措施,如電紅外線取暖器,蜂窩煤取暖爐,家用空調,等等。盡管用戶自行取暖,但由于建筑本身并未按采暖建筑設計建造,或者因體形系數大或者因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差,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舒適水平,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地,浪費嚴重。
http://tech.casd.cn/wzym/0089/g10089/g1dla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