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麥
(麥)
mài ?ㄇㄞˋ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面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麥田。麥收。麥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 姓。
英文翻譯
◎ 麥
whea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麥
麥 mài?
〈名〉
(1) (形聲。甲骨文字形。從攵( zhí),來聲。“麥”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麥子)
(2) 同本義 [a general term for wheat,barley,etc.]。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子實主要作糧食或作精飼料、釀酒、制飴糖。稈可作編織或造紙原料
麥,芒谷。——《說文》
爰采麥矣。——《詩·鄘風·桑中》
芃芃其麥。——《詩·鄘風·載馳》
野有麥場。——《聊齋志異·狼三則》
麥田淺鬣。——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3) 又如:麥棱頭(麥田的田畦);麥人(麥心,麥核。即麥仁);麥天(農歷四月前后麥子將熟的天氣);麥舟(運麥的船。麥舟之贈,用為助喪的典故,本范仲淹父子的故事);麥序(指農歷四月麥子成熟的季節);麥李(麥子成熟時節所出產的李子);麥秀(麥子開花。多用麥秀表懷古情意);麥雨(收麥時節所下的雨);麥花(麥子的花);麥酒(用大麥釀造的酒);麥氣(麥成熟時散發出來的香氣);麥候(指農歷四月麥熟的時節);麥飯豆羹(指農家的粗菜便飯);麥穗兩岐(一麥長出雙穗。為豐年的征兆)
(4) 姓
漢語字典
[①][mài]
[《廣韻》莫獲切,入麥,明。]
亦作“麥1”。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用來磨成面粉,也可以用來制糖或釀酒,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等多種。
(2)麥克斯韋的簡稱。
(3)姓。隋有麥鐵杖。見《隋書》本傳。
音韻參考
[上古音]:職部明母,mu?k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粵 語]:mak6
[閩南語]:beh8,bek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麥字部】 麥;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512第09【正字通】俗麥字。
(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葉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葉上路。○按麥從來不從夾,從夊不從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