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鷦
(鷦)
jiāo ?ㄐㄧㄠˉ
◎ 〔鷦鷯〕鳥,體長約十厘米,背赤褐色,腹灰褐色,尾短,捕食小蟲。亦稱“桃蟲”、“巧婦”。
◎ 〔鷦鶯〕鳥,體長十余厘米,鳴聲似貓叫,食蟲,對農作物有益。
◎ (鷦)
漢語字典
[①][jiāo]
[《廣韻》即消切,平宵,精。]
“鷦1”的繁體字。
(1)鷦鷯。
(2)見“鷦明”。
(3)見“鷦鳩”。
(4)通“焦”。指焦螟。參見“鷦巢蚊睫”。
(5)通“顦”。參見“鷦”。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二蕭
[粵 語]:zi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鷦;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1505第14【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茲消切,??音焦。【說文】鷦??,桃蟲也。一名鷦鷯。俗呼黃脰雀,喙銳如錐。【爾雅·釋鳥】桃蟲鷦,其雌艾。【疏】此鷦??小鳥,而生鵰鶚者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陸璣疏】今鷦鷯是也。微小於黃雀,其雛化而爲鵰,故俗謂鷦鷯生鵰。【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謂之巧雀,或謂之女匠。自關而西,謂之韈雀,或謂之巧女。江東謂之桃蟲。【說苑】鷦鷯巢於葦苕,繫之以髮,取茅秀爲巢,以麻紩之,如刺韈然。○按鷦鷯、鷦??、??鷯,皆一聲之轉耳。小鳥之巧於爲巢者也。又【廣韻】鷦?,南方神鳥。【樂葉圖徵】鷦明狀似鳳皇。一作焦明。【揚子·法言】焦明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