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yú]
[《廣韻》語居切,平魚,疑。]
“魚1”的繁體字。
(1)水生脊椎動物。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鰓呼吸。種類極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魚膠。
(2)某些像魚類的水棲動物的稱呼。
(3)兩眼毛色白的馬。
(4)中醫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指)后方的掌(或跖)骨處有明顯肌肉隆起,狀如魚腹的部位。
(5)古代官吏的佩物。即魚袋。
(6)書信。
(7)蠹魚。
(8)木魚。
(9)“漁”的古字。捕魚。
(10)“漁”的古字。獲取。參見“魚酌”。
(11)電文日期代用字。即六日。“魚”在平水韻列為上平第六韻,故在電文中代指六日。
(12)通“吾”。代詞。表第一人稱單數。
(13)星名。屬尾宿。
(14)古國名。故城在今四川奉節東北赤岬山。秦漢時曾置魚復縣。
(15)姓。唐有魚朝恩。見《舊唐書·宦官傳》。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疑母,ngia
[廣 韻]:語居切,上平9魚,yú,遇開三平魚疑
[粵 語]:jyu4
[閩南語]:gi5,hi5,h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魚字部】 魚;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465第01〔古文〕??【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御平聲。【說文】本作??,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註】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韻會】隷省作魚。【易·中孚】豚魚吉。【註】魚者,蟲之隱者也。【儀禮·有司徹】魚??。【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又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又【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豬,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又【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又【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爲飾。又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又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又【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又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又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又葉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又葉語鳩切,音牛。【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考證:〔今以爲弓鞬步又者也。〕 謹照陸璣疏原文步又改步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