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鞹
kuò ? ㄎㄨㄛˋ
◎ 古同“鞟”:“乃使吏鞹其拳。”
漢語字典
[①][kuò]
[《廣韻》苦郭切,入鐸,溪。]
亦作“鞟1”。
(1)去毛的皮;皮革。
(2)比喻事物殘存部分。
(3)制革。
(4)以皮革包裹。
(5)靴子。
(6)通“彀”。張滿弓弩。
音韻參考
[上古音]:鐸部溪母,khuak
[廣 韻]:苦郭切,入19鐸,kuo,宕合一入唐溪
[平水韻]:入聲十藥
[粵 語]:kwok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革字部】 鞹;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1391第10〔古文〕??【唐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音廓。【說文】去毛皮也。【論語】虎豹之鞹。 又【詩·齊風】載驅薄薄,簟茀朱鞹。【傳】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之也。【釋文】苦郭反。革也。 【集韻】又作鞟。
考證:〔【詩·齊風】載驅薄薄,簟笰朱鞹。〕 謹照原文笰改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