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鎮
(鎮)
zhèn ?ㄓㄣˋ
◎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 安定:鎮靜。鎮定。
◎ 軍事上重要的地方:邊防重鎮。
◎ 中國縣以下的行政區劃單位。
◎ 較大的集市:城鎮。村鎮。
◎ 把飲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涼:冰鎮。
◎ 整個一段時間:鎮日(整天)。
◎ 時常:十年鎮相隨。
◎ 中國明、清兩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 姓。
英文翻譯
◎ 鎮
calm communalize ease guard press down town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鎮
(1) 鎮 zhèn?
動
(2) (形聲。從金,真聲。本義:對物體施加壓力)
(3) 同本義 [press down;weigh down]
鎮,博壓也。——《說文》
王執鎮圭。——《周禮·大宗伯》
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考工記·玉人》
而鎮其浮。——《國語·楚語》
系方絕,又重鎮之。——枚乘《上書諫吳王》
為資幣、瑞節以鎮之。——《國語》。
(4) 又如:鎮在五臺山下;鎮笮(壓住);鎮迮(壓榨);鎮石(壓物的石塊);鎮犀(用犀牛角制的用具);鎮帷犀(掛在帷帳四角防止牽動的犀角)
(5) 鎮服 [put down]
子以君命鎮撫敝邑。——《國語·魯語》
因請立張耳為 趙王,以鎮撫其國。——《史記》
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莊子·列御寇》。
(6) 又如:鎮魘法(害人的法術);鎮宅(迷信者用某種法術符咒壓邪,保家宅平安);鎮唬(威嚇);鎮遏(鎮壓遏阻)
(7) 壓制,用武力限制 [suppress]。
治訟若此為務,助豪猾而鎮貧弱也。——《潛夫論》
(8) 又如:鎮綏(鎮壓平定);鎮討(鎮壓討伐)
(9) 抑制 [restrain]
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楚辭·九章·抽思》。
(10) 又如:鎮浮(抑制輕浮);鎮止(抑止);鎮神頭勢(即鎮神頭。下圍棋的一種戰術。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時,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
(11) 安定;安撫 [pacify]
鎮,安也。——《廣雅》
鎮定大事。——《國語·晉語》
鎮國家,撫百姓。——《史記》。
(12) 又如:鎮心(靜心,安定心神);鎮安(安定,鎮定);鎮寧(安定);鎮靖(安定,安撫);鎮國(使國家安定)
(13) 鎮守,駐守 [garrison;guard]
留五百人鎮之。——《資治通鑒·唐紀》。
(14) 又如:鎮脊(鎮守屋脊,以驅邪魔);鎮邊關;鎮輯(鎮守安撫)
(15) 使冷 [cool]。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鎮一鎮
詞性變化
◎ 鎮
(1) 鎮 zhèn?
名
(2) 壓東西的重物 [ballast;weight]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楚辭·九歌·湘夫人》
(3) 古代在邊境駐兵戍守稱為鎮。鎮將管理軍務,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廢 [garrison post]
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新唐書·兵志》。
(4) 又如:鎮軍(古代將軍名號;清代總兵的俗稱);鎮城(負責城防的軍事長官);鎮臺(清代總兵)
(5) 集鎮,市鎮 [town]。宋以后稱縣以下的小商業都市,現多為基層行政單位
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或以官監之。——宋· 高承《事物紀原》。
(6) 又如:村鎮(村莊和小市鎮);鎮集(鎮市。都指集鎮);鎮店(方言。集鎮)
(7) 古稱一方的主山為鎮 [chief mountain]
四鎮五岳。——《周禮·大司樂》
(8) 重要或險要的地方 [strategical post]
白帝高為 三峽鎮, 瞿唐險過 百牢關。—— 杜甫詩
(9) 明、清時軍隊的編制單位。清末編練新軍,也稱為鎮 [zhen]。一鎮統步隊兩協,馬炮隊各一標,二輜隊各一營,以及軍樂隊等
(10) 根本;基礎 [base;foundation;basis]
然則士民者,乃國家之鎮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魏· 高堂隆《切諫增崇宮室疏》
(11) 姓
◎ 鎮
(1) 鎮 zhèn?
形
(2) 常;永久 [constant;permanent;often]
莫言春稍晚,自有鎮開花。——唐· 褚亮《詠花燭》。
(3) 又如:鎮長(經常;常);鎮常(經常);鎮駐(長存)
(4) 整,全 [whole;all]
青塚鎮野,黑山駕空。——宋· 王元之《北狄來朝頌》。
(5) 又如:鎮日鎮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鎮日(整天);鎮日價(整天。價,助詞)
漢語字典
[①][zhèn]
[《廣韻》陟刃切,去震,知。]
[《廣韻》陟隣切,平真,知。]
“填2”的被通假字。“鎮1”的繁體字。亦作“鉁2”。亦作“鎭1”。
(1)用重物壓在上面;向下加重量。
(2)指壓東西的用具。
(3)壓制;抑止。
(4)威服;壓服。
(5)安撫;安定。
(6)鎮守。
(7)引申爲統轄管理。
(8)壓倒;超出。
(9)顯示重要;尊重。
(10)喻指倚重者,中堅人物。
(11)指根本;基礎。
(12)重地;險要處。
(13)古代稱一地區內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
(14)周代九服之一。參見“鎮服”、“鎮畿”。
(15)古代于邊境重地設鎮,以重兵駐守。后內地亦設。(1)北魏所設鎮,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長官為鎮都大將。《魏書·官氏志》:“詔諸征、鎮都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又:“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2)唐初所設鎮,為方鎮之始,所置戍邊兵力較少。鎮將只掌防戍守御,品秩與縣令相等。中唐起,鎮之地位上升,權力增大,而內地亦相繼設置,其長官為節度使,掌一方軍政大權。參閱《新唐書·兵志》。(3)明代所設,專掌防守,其長官為總兵。清代仍之。《明史·兵志三》:“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初設遼東,宜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爲九邊。”參見“鎮臺”。
(16)明清時軍隊的編制單位。清末練新軍,也稱為“鎮”。
(17)市鎮;集鎮。亦以之為行政區劃名。
(18)舊時亦用以泛稱商業繁盛處。如明清時有景德、朱仙、佛山、漢口等四大鎮。
(19)指臉色陰沉,表情嚴肅。
(20)置食物、飲料于冰、冷水中使變涼。
(21)猶常;長久。
(22)整,全。
(23)指鎮圭之類。
(24)鎮星。即土星。
(25)姓。明有鎮海。見《萬姓統譜·震韻》。
[②][tián]
[《集韻》亭年切,平先,定。]
通“填1”。“鎮2”的繁體字。亦作“鎭2”。
音韻參考
[平水韻]:去聲十二震
[粵 語]:zan3
[閩南語]:teh4,t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