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鉦
(鉦)
zhēng ?ㄓㄥˉ
◎ 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做的,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鉦
鉦 zhēng?
〈名〉
(1) 古代樂器名。形如鈐,有柄可執,行軍時用 [bell-shaped gong used in march]
鉦,鐃也,似鈴,柄上下通。——《說文》
鉦,鈴也。——《廣雅·釋器》
司鐸授鉦。——《東京賦》
方叔率止,鉦人伐鼓。——《詩·小雅·采芑》
(2) 又如:鉦鼓(古時行軍擊鉦使士兵肅靜,擊鼓使士兵前進。后用鉦鼓為軍事的代稱);鉦歌(即鐃歌,軍樂);鉦人(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鉦鞞搭酃?
(3) 鐘身正面的上部 [front of a bell body]
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周禮·考工記》。孫詒讓正義:“ 程瑤田云:‘鼓上,為鐘體之上段正面也,謂之鉦。’”
漢語字典
[①][zhēng]
[《廣韻》諸盈切,平清,章。]
“鉦1”的繁體字。
(1)一種古代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柄,擊之發聲,用銅制成。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詩·小雅·采芑》“鉦人伐鼓”毛傳:“鉦以靜之,鼓以動之。”孔穎達疏:“《説文》云:'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然則鉦即鐃也。”陳奐傳疏:“《詩》言誓師,則鉦即《大司馬》之鐸、鐲、鐃矣……鄭司農注《周禮》亦以鐸、鐲、鐃謂鉦之屬,然則鉦其大名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薛綜注:“鉦鐸,所以爲軍節。”宋彭乘《續墨客揮犀·狄天使能戰》:“狄青爲將……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一說鉦為一種形似鐃、鐸的樂器。
(2)鐘身正面的上部。
(3)古樂器。形圓如銅鑼,懸而擊之。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八庚
[粵 語]:zi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28第06【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說文】鐃類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一云鐲也。【詩·小雅】鉦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鐲鐃,通謂之鉦。【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