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líng]
[《廣韻》郎丁切,平青,來。]
“鈴1”的繁體字。
(1)以銅鐵為圓殼,下面微裂,置金屬丸于內,搖則發聲。大小不一。多懸于車衡上、馬頸下或旗桿頂。也有作為服飾的。
(2)形體似鐘而小。有三種:(1)中懸鐵制的鈴膽,在鐘體上置柄,或在鈴心下系繩搖動發聲,作發號司令之用。《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鄭玄注:“雞人主呼旦,鳴鈴以和之,聲且警衆。”《尉繚子·勒卒令》:“金、鼓、鈴、旗四者各有法……鈴,傳令也。”又如:上課鈴響了,快進教室吧!(2)中懸金屬片,多懸于宮殿樓閣等處的檐角,風動發聲,作裝點環境制造氣氛之用。《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天靜無風,而塔上一鈴獨鳴。”《宋史·禮志四》:“明堂庭樹松梓檜,門不設戟,殿角皆垂鈴。”(3)打擊樂器。無舌,用單簽敲擊或兩鈴碰擊發聲。
(3)鈴狀物。
(4)比喻小聲。
(5)即鈴下。指侍衛、門卒或仆役。
(6)古代表示旌旗數的量詞。
音韻參考
[廣 韻]:郎丁切,下平15青,líng,梗開四平青來
[平水韻]:下平九青·下平十四鹽
[粵 語]:ling1ling4
[閩南語]:lan5,leng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299第28【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令丁也。【廣韻】似鍾而小。【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註】鈴在旂,有鳴聲。【釋文】鈴,音零。【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抱樸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本草】一名土靑木香。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詩·齊風】盧令令。【註】纓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