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邶
bèi ? ㄅㄟˋ
◎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邶 bèi?
〈名〉
古國名 [Bei state]。周武王封殷紂王之子武庚于此,約相當于今河南省淇縣以北,湯陰縣東南一帶地方
漢語字典
[①][bèi]
[《廣韻》蒲昧切,去隊,並。]
亦作“鄁1”。
(1)古國名。周武王克商后,分朝歌以北之地為邶,南為鄘,東為衛。以邶封紂子武庚。武庚叛,周公盡以其地封弟康叔,而遷邶鄘之民于雒邑。
(2)邶地之樂。《詩》有《邶風》十九篇。
音韻參考
[廣 韻]:蒲昧切,去18隊,bèi,蟹合一去灰並
[平水韻]:去聲十一隊
[粵 語]:bu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邶;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1270第03【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說文】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詩·邶風·小序】武王克商,分朝歌而北謂之邶。 又【集韻】補昧切,音背。齊地名。【左傳·襄二十八年】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與商之邶名同地異。 【廣韻】同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