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辯
(辯)
biàn ?ㄅㄧㄢˋ
◎ 說明是非或爭論真假:分辯(亦作“分辨”)。爭辯。答辯。辯白。辯駁。辯護。辯解(jiě)。辯論。辯士。辯證。
英文翻譯
◎ 辯
argue debate disput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辯
辯 biàn?
〈動〉
(1) (形聲。從言,辡( biǎn)聲。本義:辯論,申辯)
(2) 同本義 [argue;debate]
辯,治也。——《說文》
辯其獄訟。——《周禮·鄉士》
分爭辯訟。——《禮記·曲禮》
辯者言之信。——《韓非子·八經》
勿辯乃司。——《書·酒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列子·湯問》
狼亦巧辯不已以求勝。——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又如:辯證;辯日(古代傳說辯論太陽離地球遠近的故事)
(4) 分別,辨別。通“辨” [distinguish]
辯其功苦。——《國語·齊語》
若白墨之于目辯。——《淮南子·滫務》
目能辯色,耳能辯聲。——東漢· 仲長統《昌言·理亂》
(5) 又如:辯章(辨別彰明。同辨章);辯析(辨別分析);明辯是非;辯白(申辯明白。同辨白)
(6) 治理,辦理 [manage;handle]
辯治百官,領理萬事。——《淮南子·泰族》
詞性變化
◎ 辯
辯 biàn?
〈形〉
(1) 有口才,善言辭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辯也。——《韓非子·五蠹》
(2) 又如:辯武(善辭令的人。即辯士);辯人(善于辭令的人。如說客之流);辯捷(能言善辯,口才敏捷);辯口(口才便捷,善于辯論)
漢語字典
[①][biàn]
[《廣韻》符蹇切,上獮,並。]
“班2”的被通假字。“辯1”的繁體字。
(1)治理。
(2)指治理的才干。
(3)駁正。
(4)謂敘事、說理明白清楚。
(5)指明了,了解。
(6)敏慧,聰明。
(7)爭辯;辯論。
(8)指論說、分析。
(9)謂言辭或文辭華美、巧妙。
(10)指華美巧妙的言辭或文辭。
(11)巧言;會說話。
(12)指文辭雄辯。
(13)通“辨”。辨別;區分。
(14)通“辨”。不同,差異。
(15)通“俾”。
(16)通“徧”。都,全。
(17)通“徧”。指一個過程完畢。
(18)通“胖”。古時祭祀時用的半體牲。
(19)通“變”。
(20)通“辦”。備辦。
(21)文體名。
[②][pián]
[《集韻》毗連切,平,並。]
通“便2”。“辯2”的繁體字。
參見“辯2佞”、“辯2辯”。
[③][biǎn]
“辯3”的繁體字。通“貶1”。
減損。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六銑
[粵 語]:bin6
[閩南語]:pian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辛字部】 辯;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252第02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音?。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兇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