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誓
shì ? ㄕˋ
◎ 當眾或共同表示決心,依照說的話實行:誓師。誓詞。誓愿。誓死。
◎ 表示決心的話:發誓。宣誓。立誓。
英文翻譯
◎ 誓
oath pledgeg swear vow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誓 shì?
〈動〉
(1) (形聲。從言,折聲。本義:發誓;立誓)
(2) 同本義 [swear]
誓,以言約束也。——《說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約信曰誓。——《禮記·曲禮》
予誓,告汝誓命。——《書·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司射西面誓之。——《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終待說山盟海誓。——趙長卿《賀新郎》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為誓與城為殉。——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 又如:誓志(發誓立志);誓死不貳(發誓至死不變心);誓辭(立誓的言辭);誓戒(誓約警戒);誓劍(對著劍發誓;皇帝贈與出巡大臣的寶劍,即后世所稱的“上方寶劍”);誓書鐵券(即“丹書鐵券”。古代帝王頒賜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4) 接受爵位 [accept a rank of nobility]
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下,攝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周禮》
(5) 告誡;告知 [warn;tell]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參,士射干。”——《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禮記·玉藻》。疏:“告勑也。”
[五戒]一日誓,用之于軍旅。——《周禮·秋官·士師》
(6) 又如:誓戒(約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眾(告誡眾人)
(7) 銘刻;牢記 [engrave on one's mind;keep firmly in mind]。如:誓肌(刻骨銘心)
詞性變化
◎ 誓 shì?
〈名〉
(1) 指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所訂立的誓約;盟約;誓言 [oath of alliance;oath;pledge]
張陳背誓。—— 曹植《五帝誅》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傳·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與命令);誓信(盟約);誓書(盟約);誓章(記載有誓詞的文件);誓要(約盟,盟誓)
(3) 古代告誡將士的言辭 [warning;admonition]。如:《湯哲》、《泰誓》、《秦誓》
◎ 誓 shì?
〈形〉
謹慎 [prudent]
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禮記·文王世子》
漢語字典
[①][shì]
[《廣韻》時制切,去祭,禪。]
(1)軍中發布有關告戒、約束將士的號令。
(2)指告戒、約束將士的言辭。
(3)立誓;發誓。
(4)盟約;誓言。
(5)告訴。
(6)接受爵命。
(7)謹慎。
(8)銘刻,牢記。參見“誓肌”。
(9)通“逝”。發語詞。
(10)通“哲”。
(11)文體名。《書》有《甘誓》、《湯誓》、《牧誓》等。
音韻參考
[上古音]:月部禪三母,zjiat
[廣 韻]:時制切,去13祭,shì,蟹開三去祭A常
[平水韻]:去聲八霽
[粵 語]:sai6
[閩南語]:se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上】【言字部】 誓;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162第01〔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從言從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鄭箋】誓戒,要之??,重失禮也。〕 謹按周禮註不名爲箋,鄭箋謹改註。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