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蜊
lì ? ㄌㄧˋ
◎ 〔蛤(ɡé )蜊〕見“蛤1”。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蜊 lí
〈名〉
蛤蜊 [clam]。如:蜊黃(海石上生長的貝類)
漢語字典
[①][lí]
[《廣韻》力脂切,平脂,來。]
亦作“1”。亦作“1”。
蛤蜊。
音韻參考
[廣 韻]:力脂切,上平6脂,lí,止開三平脂A來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lei4
[閩南語]:la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蜊;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084第24【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類篇】蛤蜊,蟲名。海蚌也。【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亦作犂。【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俯而視之,方卷龜殻而食合棃。 又作?。【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