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蜆
(蜆)
xiǎn ?ㄒㄧㄢˇ
◎ 軟體動物,介殼形狀像心臟,表面暗褐色,有輪狀紋,內面色紫,棲淡水軟泥中。肉可食,殼可入藥。亦稱“扁螺”。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蜆
蜆 xiǎn?
〈名〉
小蛤的一類 [clam]。軟體動物,介殼圓形或心臟形,表面有輪狀紋。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蜆子(蜆的俗稱);蜆殼(蜆的甲殼)
漢語字典
[①][xiàn]
[《廣韻》胡典切,上銑,匣。]
[《廣韻》苦甸切,去霰,溪。]
亦作“咞2”。“蜆1”的繁體字。
蝶類的幼蟲。赤頭,長寸許,吐絲作繭,懸于空中,俗名縊女。
[②][xiǎn]
[《廣韻》呼典切,上銑,曉。]
“蜆2”的繁體字。
(1)軟體動物。介殼圓形或心臟形,表面有輪狀紋。淡水產,我國南北各地都有。肉可食,殼研粉可入藥。
(2)見“蜆2木”。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六銑·去聲十七霰
[粵 語]:hi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蜆;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079第10【唐韻】胡典切,音峴。蟲名。【說文】縊女也。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類篇】小蛤。【隋書·劉臻傳】好啖蜆。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
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