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薜
bì ? ㄅㄧˋ
◎ 古書上指當歸。
◎ 〔薜荔〕常綠灌木,莖蔓生,果實球形,可做淀粉,搗汁可做飲料。簡稱“薜”,如“薜蘿”。
◎ 古書上指野麻。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薜 bì?
〈名〉
(1) 指薜荔,木本植物 [climbing fig;creeping fig]。如:薜服(即薜衣);薜戶(為薜荔所纏繞的門戶。指隱者的住所)
(2) 姓
漢語字典
[①][bì]
[《廣韻》蒲計切,去霽,並。]
見“薜荔”。
[②][bó]
[《集韻》弼角切,入覺,並。]
器物破裂。
[③][pì]
[《集韻》匹辟切,入昔,滂。]
通“僻1”。
偏僻。
音韻參考
[廣 韻]:蒲計切,去12霽,bì,蟹開四去齊並
[平水韻]:去聲八霽·入聲十一陌
[粵 語]:bai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薜;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061第24【唐韻】【集韻】【韻會】??蒲計切,音備。【說文】牡贊也。卽薜茘。【屈原·離騷】貫薜茘之落蘂。 又博厄切,音檗。【爾雅·釋草】薜,山蘄。【註】當歸也。 又薜,山麻。【註】麻生山中者名薜。 又必益切,音辟。義同。 又弼角切,音雹。【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凡陶旊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註】薜,破裂也。劉昌宗讀雹。 又與僻同。【前漢·揚雄傳】陋三神之阨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