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蔽
bì ? ㄅㄧˋ
◎ 遮,擋:蔽野。遮蔽。掩蔽。
◎ 隱藏:蔽匿。隱蔽。
◎ 欺騙,隱瞞:蒙蔽。蔽美揚惡。
◎ 概括:一言以蔽之。
英文翻譯
◎ 蔽
my ragged shabby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蔽 bì?
〈動〉
(1) (形聲。從艸,敝聲。本義: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說文》。朱駿聲曰:“此字本訓蓋覆也。”
蔽,障也,隱也。——《廣雅》
蒲蔽。——《周禮·巾車》。注:“車旁御風塵者。”
乘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車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務》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敵若云。——楚· 屈原《九歌·國殤》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記》
陰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隱蔽(借旁的事物來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滿了整個天空)
(4) 隱藏 [hide]蔽林間窺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驢后。——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5) 又如:蔽賢(隱蔽賢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體)
(6) 庇護 [shelter;shield]
蓋借塞墻為蔽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又如:蔽護(掩護;庇護);蔽櫓(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飾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蓋他人的美德、長處);蔽惡(掩飾過錯和壞行為)
(10) 蒙蔽 [deceive]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齊策》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1) 又如:蔽蒙(蒙蔽;隱瞞);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stop up]。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審斷,判決 [judge]。如:蔽罪(定罪);蔽獄(冤獄)
(14)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
漢語字典
[①][bì]
[《廣韻》必袂切,去祭,幫。]
(1)見“蔽芾”。
(2)覆蓋;遮擋。
(3)庇護。
(4)掩飾。
(5)隱覆;埋沒。
(6)蒙蔽;壅蔽。
(7)昏聵,不明是非。
(8)弊端,病患。
(9)隱蔽,躲藏。
(10)涵蓋;概括。
(11)屏障;障礙。
(12)指防護人馬等的器物。
(13)古時車輿前后或左右遮檔風塵的簾子。
(14)審斷,判決。
(15)耳門。
(16)古博具名。
(17)通“敝”。破舊;敝陋。
(18)春秋鄭邑名。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見《國語·鄭語》。
[②][piē]
[《集韻》匹蔑切,入屑,滂。]
通“撆1”。通“撇1”。
拂拭。
音韻參考
[廣 韻]:必袂切,去13祭,bì,蟹開三去祭A幫
[平水韻]:去聲八霽
[粵 語]:bai3
[閩南語]:pe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蔽;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056第15【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 又【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 又【小爾雅】斷也。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 又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註】八邑也。 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 又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 又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 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荊軻傳】跪而蔽席。 又璧吉切,音必。【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 或作??、??。
考證:〔【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 謹照原文依?改依?。〔【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 謹照原文蘩蔽改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