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蔡
cài ? ㄘㄞˋ
◎ 野草。
◎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上蔡縣、新蔡縣一帶。
◎ 占卜用的大龜:蓍蔡。
◎ 殺,減:“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蔡 cài?
〈名〉
(1) (形聲,祭聲。本義:野草)
(2) 同本義 [wild grass]
蔡,草也。——《說文》
蔡,草莽也。——《楚辭》注
蔡莽螫刺,昆蟲毒噬。——左思《魏都賦》
(3) 周代國名,在今河南省上蔡、新蔡等縣一帶 [Cai state]
文王子 叔度封于汝南上蔡為侯,作亂。 周公放之。其子 蔡仲成王復封至平侯,徙新 蔡,昭侯徙九江下 蔡,戰國時滅于 楚。——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4) 占卜用的大龜 [big turtle]
且致大蔡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5) 又如:大蔡(大龜)
(6) 姓
漢語字典
[①][cài]
[《廣韻》倉大切,去泰,清。]
(1)野草。
(2)占卜用的大龜。
(3)猶衰。
(4)周時諸侯國名。周武王弟叔度始封于蔡,后因反叛,被流放而死。周成王復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時,因故多次遷移。平侯遷新蔡(今屬河南),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稱為下蔡。公元前447年為楚所滅。見《史記·管蔡世家》。
(5)古州名。隋大業二年置。治所在上蔡。屬今河南省汝南縣。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五·汝寧府》。
(6)山名。一在今四川省雅安縣東南。一在今湖北省黃梅縣西南。
(7)姓。
[②][sà]
[《集韻》桑曷切,入曷,心。]
(1)減殺;減少。
(2)流放。
音韻參考
[廣 韻]:倉大切,去14泰,cài,蟹開一去泰清
[平水韻]:去聲九泰
[粵 語]:coi3
[閩南語]:chho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蔡;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55第03〔古文〕??【唐韻】倉大切【集韻】【類篇】七蓋切,??音?。【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又【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又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又【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又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又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又【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又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又【韻補】葉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