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蔦
(蔦)
niǎo ?ㄋㄧㄠˇ
◎ 落葉小喬木,莖攀緣樹上,葉掌狀分裂,略作心臟形,花淡綠微紅,果實球形,味酸。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蔦
蔦 niǎo?
〈名〉
寄生木 [birdvine and viscum]。本草學家指桑寄生科桑寄生屬和檞寄生屬植物。前者寄生于山茶科、殼斗科等樹上,后者寄生于檞、榆、樺等多種闊葉樹上。枝莖可入藥
漢語字典
[①][niǎo]
[《廣韻》都了切,上篠,端。]
[《廣韻》多嘯切,去嘯,端。]
亦作“樢1”。“蔦1”的繁體字。
常綠寄生灌木名。莖蔓生,寄生于桑、楓等樹上。秋初結實如豆,可入藥。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七筱·去聲十八嘯
[粵 語]:ni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蔦;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27第20【唐韻】都了切,音鳥。寄生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集韻】多嘯切,音釣。義??同。【說文】或從木作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