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茇
bá ?ㄅㄚˊ
◎ 草木的根。
◎ 在草舍住宿:“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 拔除。
◎ 古同“跋”。
◎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茇 bá?
〈名〉
(1) (形聲。本義:草木根)
(2) 同本義 [root]
茇,草根也。——《說文》
茇,杜根也。東齊或曰茇。——《方言三》
大薊茇如車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
(3) 草舍 [thached hut]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詩·召南·甘棠》
召伯所茇。——《左傳·定公九年》
中夏教茇舍。——《周禮·夏宮·大司馬》
詞性變化
◎ 茇 bá?
〈動〉
(1) 拔除 [remove]
區中草生,茇之。——賈思勰《齊民要術》
(2) 又如:茇舍(軍隊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3) 用同“跋”。登山 [climb]。如:茇涉(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艱苦)
漢語字典
[①][bá]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
[《廣韻》北末切,入末,幫。]
(1)草木根。
(2)木名。
(3)草名。參見“茇”。
(4)藁茇,香草名。
(5)草舍;止宿于草舍中。
(6)除草。
(7)用同“跋”。參見“茇涉”。
[②][pèi]
[《集韻》蒲蓋切,去夳,並。]
(1)苕之開白花者。
(2)飛翔貌。參見“茇2茇”。
音韻參考
[上古音]:月部并母,buat
[廣 韻]:北末切,入13末,bo,山合一入桓幫
[平水韻]:入聲七易
[粵 語]:baat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茇;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026第07【唐韻】【集韻】??蒲撥切,音跋。【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又草舍也。【詩·召南】召伯所茇。【周禮·夏官】中夏敎茇舍。【註】茇,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又【玉篇】補末切,音撥。蓽茇,藥名。【南方草木狀】蒟醬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 又【本草】藁本一名藁茇。 又與跋通。【綱目】茇涉至此,勞苦甚矣。 又【集韻】博蓋切,音沛。【爾雅·釋草】苕,黃華蔈,白華茇。 又【韻會】分勿切,通紼。竹??絙也。【正韻】又音廢。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