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胞
bāo ? ㄅㄠˉ
◎ 〔細胞〕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主要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構成,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 同一父母所生的:胞兄。胞妹。同胞(a.同父母所生的;b.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胞波(緬語同胞和親戚的意思,緬甸人習慣用來稱呼中國人,以表示親切)。
英文翻譯
◎ 胞
afterbirth born of the same parents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胞 bāo?
〈名〉
(1) (形聲。從肉,包聲。“包”亦兼表字義。本義:胎衣)
(2) 同本義 [afterbirth]
胞,兒生裹也。——《說文》
同胞之徒。——《漢書·東方朔傳》
善臧我兒胞。——《漢書·外戚傳》
(3) 又如:胞衣地(埋胞衣的地方);胞胎(猶胞衣。常指娘胎)
(4) 同胞 [compatriot]
(5) 〈形〉 同父母所生者。如:胞兄弟;胞姐妹;胞叔
(6) 同一國家的人。如:港胞;同胞(同國人);難胞
(7) 細胞的簡稱 [cell]。如:胞器;胞間隙
漢語字典
[①][bāo]
[《廣韻》布交切,平肴,幫。]
[《廣韻》匹交切,平肴,滂。]
(1)胎衣。
(2)子宮。
(3)同父母所生的;嫡親的。
(4)太平天囯時洪秀全稱軍中將領等為“胞”,既表示親近,又有同一天父之意。
(5)稱同一人世或同一國家的人。
[②][páo]
[《集韻》蒲交切,平肴,並。]
通“庖1”。
古代祭祀時掌宰肉的小吏。
[③][pāo]
[《廣韻》匹交切,平肴,滂。]
(1)同“脬”。膀胱。
(2)身上鼓起而松軟的東西。
(3)量詞。用于屎、尿、淚等。
[④][pào]
[《集韻》披教切,去效,滂。]
皰。皮膚上所起的水泡或膿泡。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幫母,peu
[廣 韻]:布交切,下平5肴,bāo,效開二平肴幫
[平水韻]:下平三肴
[粵 語]:baau1
[閩南語]:pa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下】【肉字部】 胞;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979第09【廣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拋。【說文】兒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註】胞,腹中胎。閬空曠也。【前漢·外戚傳】善臧我兒胞。【師古註】音苞。謂胎之衣也。 又【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又【廣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又【集韻】方鳩切,否平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蒲交切。與庖同。肉吏也。【禮·祭統】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莊子·庚桑楚】湯以胞人籠伊尹。【前漢·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註】胞與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 又【五音集韻】匹貌切,音奅。面生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