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聚
jù ? ㄐㄩˋ
◎ 會合,集合:聚合。聚會。聚積。聚集。聚談。聚攏。聚齊。聚餐。歡聚一堂。物以類聚。凝聚。聚沙成塔。
反義詞
分、散
英文翻譯
◎ 聚
assemble gathe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聚 jù?
〈名〉
(1) (形聲。小篆,下面是三個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聲符。本義:村落)
(2) 同本義 [village]
聚,會也。——《說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鎮,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記·五帝紀》
聚曰序。——《史記·平帝紀》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漢書·王扶傳》。注:“小于鄉曰聚。”
鄉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劉向《說苑》
禹無十戶之聚,以王諸侯。—— 枚乘《上書諫吳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眾;集團;一伙 [group]
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左傳·成公十三年》
陳人恃其聚。——《左傳·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觀(群聚觀看);聚口(猶齊聲)
(6) 地名 [Ju city]。在今山西省絳縣東南
詞性變化
◎ 聚 jù?
〈動〉
(1) 會合;聚集 [assemble;flock together;gather;get together]
而發于眾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謀日。——《列子·湯問》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鳴鑼聚眾。——《廣東軍務記》
聚至百有余鄉。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無定。浮生:人活著的時候是虛浮無定的);聚麀之誚(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恥笑。麀:母鹿,泛指母獸);聚寇(聚集起來的盜寇)
(3) 積蓄,累積 [accumulate]
聚菽粟。——《墨子·尚賢中》
我今將畜積并聚之于倉廩。——《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積米粒做成模型以說明軍事形勢,運籌決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貨(聚集貨物)
(5) 征集 [collect]
太醫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說》
(6) 使民眾聚居 [assemble;dwell in groups]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墻。)——《左傳》
漢語字典
[①][jù]
[《廣韻》慈庾切,上麌,從。]
[《廣韻》才句切,去遇,從。]
(1)村落。
(2)謂眾。
(3)謂朋黨。
(4)會合;聚集。
(5)引申為并攏,合并。參見“聚足”。
(6)蓄積;儲集。
(7)共,共同。參見“聚麀”。
(8)量詞。猶堆或股。
(9)敲擊。
(10)通“驟”。急。
音韻參考
[廣 韻]:慈庾切,上9麌,jù,遇合三上虞從
[平水韻]:上聲七麌·去聲七遇
[粵 語]:zeoi6
[閩南語]:chu7,chhoa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耳字部】 聚;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967第41【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湊也。 又【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音??。義同。 又音娵。【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又與驟同。【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葉組救切,音僦。【班固·西都賦】毛羣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考證:〔【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 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班固·西都賦】毛羣肉闐,飛羽上覆。〕 謹照原文肉闐改內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