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耜
sì ? ㄙˋ
◎ 原始翻土農具“耒耜”的下端,形狀像今的鐵鍬和鏵,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屬制。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耜
梩 sì?
〈名〉
(1) (形聲。從耒,以聲。耒( lěi),翻土的工具。本義:古代農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鍬) 耒下端鏟土的部分,裝在犁上,用以翻土 [spade-like plough]
字亦作耜。
耜,來下剌臿也。古以木為之,后世以金。——《六書故》
斵木為耜。——《易·系辭》
禹親自操耜。——《莊子·天下》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率》
脩來耜。——《禮記·月令》
(2) 民無懸耜,野無奧草。——《國語·周語中》。 韋昭注:“入土曰耜,耜柄曰耒。”
詞性變化
◎ 耜 sì?
〈動〉
引申為以耜鏟土 [spade]
薙氏掌殺草…冬日至而耜之。——《周禮·薙氏》
漢語字典
[①][sì]
[《廣韻》詳里切,上止,邪。]
(1)耒下鏟土的部件,初以木制,后以金屬制作,可拆卸置換。一說,耒、耜為獨立的兩種翻土農具。
(2)泛指農具。
(3)用耜起土。
音韻參考
[上古音]:之部邪母,zi?
[廣 韻]:詳里切,上6止,sì,止開三上之邪
[平水韻]:上聲四紙
[粵 語]:zi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耒字部】 耜;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963第07【廣韻】詳里切【集韻】象齒切【韻會】序姊切,??音似。【說文】臿也。本作?,今文作耜。【玉篇】耒端木。【廣韻】耒耜,世本曰:倕作耜。古史考曰:神農作耜。【易·繫辭】斵木爲耜。【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禮·月令】季冬之月,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註】耜者,耒之金也。廣五寸。【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耜廣五寸,二耜爲耦。【疏】耜謂耒頭金,金廣五寸。【釋名】耜,似也,似齒之斷物也。 【說文】或作梩。【集韻】亦或作??、??、?,又作枱、??。
考證:〔【易·繫辭】斷木爲耜。〕 謹照原文斷木改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