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yōng]
[《廣韻》於容切,平鍾,影。]
亦作“癕1”。“癰1”的繁體字。
(1)腫瘍。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的炎癥,多發于頸、背,常伴有寒熱等全身癥狀,嚴重者可并發敗血癥。
(2)鼻疾,不知香臭。
(3)喻禍患。
(4)用同“雍”。
音韻參考
[上古音]:東部闕母,iong
[廣 韻]:於容切,上平3鍾,yōng,通開三平鍾影
[平水韻]:上平二冬
[粵 語]:jung1
[閩南語]:e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癰;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783第1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又書作??。【韻會】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