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琴
qín ? ㄑㄧㄣˊ
◎ 古代弦樂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稱“七弦琴”;通稱“古琴”):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琴棋書畫。
◎ 某些樂器的統稱: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琴書(曲藝的一種)。彈琴。
英文翻譯
◎ 琴
musical instrumen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琴
琹 qín?
〈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樂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義:撥弦樂器。俗稱古琴)
(2) 同本義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弦樂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從瑟金省聲。——《說文》
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廣雅·釋樂》
樂琴書以消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書(琴與書;談論琴藝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幾);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樂器的通稱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提琴;胡琴;鋼琴;口琴
漢語字典
[①][qín]
[《廣韻》巨金切,平侵,羣。]
亦作“珡1”。亦作“琹1”。
(1)樂器名。指古琴。傳為神農創制。琴身為狹長形,木質音箱,面板外側有十三徽。底板穿“龍池”、“鳳沼”二孔,供出音之用。上古作五弦,至周增為七弦。古人把琴當作雅樂。
(2)樂器名。鋼琴、風琴、提琴、揚琴、胡琴等的統稱。
(3)指琴聲。
(4)鼓琴。
(5)古方言。種植。
(6)古方言。墓冢。
(7)姓。春秋時有琴張。見《孟子·盡心下》。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侵部群母,g?m
[廣 韻]:巨金切,下平21侵,qín,深開三平侵B群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粵 語]:kam4
[閩南語]:khim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上】【玉字部】 琴;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735第11〔古文〕??????珡??【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音靲。【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考證:〔【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瑤山。〕 謹照原文瑤山改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