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珥
ěr ? ㄦˇ
◎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 劍柄上端像兩耳的突出部分。
◎ 插戴:珥筆(古代史官、諫官入朝插筆于冠側,以便隨時記錄、寫作)。珥貂。
◎ 日、月兩旁的光暈:日珥。月珥。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珥 ěr?
〈名〉
(1) 中國古代的珠玉耳飾 [ear-ornaments(of jade or 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蒼頡篇》。按,玉之似珠圓者。”
傅璣之珥。——《史記·李斯傳》
設笄珥。——《列子·周穆王》
(2) 日、月兩旁的光暈,即位于太陽或月亮兩側并凸向太陽或月亮的光弧,與虹的片段相似,與暈相切 [tangent arch]
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隋書》
(3) 即日珥 [prominence(solar prominence)]
珥,氣在日兩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兩旁也。——《釋名·釋天》
(4) 劍鼻 [ears(of the sword)]
撫長劍兮玉珥。——屈原《楚辭》
詞性變化
◎ 珥 ěr?
〈動〉
(1) 貫耳 [pierce the ear]
神人珥兩黃蛇。——《山海經·大荒東經》。注:“以蛇貫耳也。”
(2)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為飾,借指做貴官);珥筆(珥彤。入朝的官員帽插筆,以便隨時記錄)
(3) 戴;插 [insert;weir]
七葉珥漢貂。——左思《詠史詩》
(4) 又如:珥筆(史官。諫官或近臣侍從,把筆插在帽子上,以便隨肘記錄)
(5) 通“衈”。古祭禮殺牲取血,以涂祭社器 [dye with blood]
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禮·春官·肆師》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禮·夏官·小子》
漢語字典
[①][ěr]
[《廣韻》仍吏切,去志,日。]
[《集韻》忍止切,上止,日。]
(1)珠玉做的耳飾。也叫瑱、璫。《戰國策·齊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獻七珥。美其一。明日視美珥所在,勸王立爲夫人。”《文選·枚乘〈七發〉》:“九寡之珥以爲約。”李善注引《蒼頡篇》:“珥,珠在耳也。”唐韓愈《城南聯句》:“酣歡雜弁珥,繁價流金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母脫簪珥付之去,孝廉弗聞也。”冰心《寄小讀者》五:“﹝那女兒﹞頭上、手戴滿了簪子、耳珥、戒指、鐲子之類,說話時善能作態。”一說為耳璫之垂珠。
(2)劍鼻。
(3)日、月兩旁的光暈。
(4)插;戴。
(5)通“衈”。古代祭祀殺牲取血以供釁禮之用。
[②][èr]
[《廣韻》仍吏切,去志,日。]
(1)通“刵”。古代大獵時,割取禽獸的左耳以計數報功。
(2)通“咡”。吐。參見“珥2絲”。
音韻參考
[廣 韻]:仍吏切,去7志,èr,止開三去之日
[平水韻]:上聲四紙·去聲四寘
[粵 語]:ji6nei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上】【玉字部】 珥;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731第08【唐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餌。【說文】瑱也。【徐曰】瑱之狀,首直而末銳,以塞耳。【玉篇】珠在耳。【韻會】一名耳璫。【史記·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前漢·東方朔傳】迺下殿去簪珥。【註】珥,音餌。珠玉飾耳者也。 又【博雅】劒珥謂之鐔。【楚辭·九歌】撫長劎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註】珥,音餌。 又同咡。【淮南子·覽?訓·蠶咡絲而商弦絕註】咡,或作珥,弄絲于口也。 又插也。【左思詩】七葉珥漢貂。【通典】漢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又日旁氣也。【前漢·天文志】抱珥??蜺。【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珥形點黑也。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對爲珥。 又【周禮·地官·山虞】致禽而珥焉。【註】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又與衈同。【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註】珥當爲餌。鄭曰:珥,當爲衈。祈衈者,釁禮之事。 又【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耳。義同。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割牲以釁也。引周禮,珥于社稷。○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鄭註》珥當爲衈。今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