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wú]
[《廣韻》武夫切,平虞,微。]
“兦2”的今字。“無3”的繁體字。
(1)沒有。
(2)哲學概念。指虛無、空虛等。
(3)非,不是。
(4)死的婉辭。
(5)微小。
(6)連詞。不論。
(7)連詞,即使。
(8)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不”。
(9)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未曾”、“沒”。
(10)副詞,表示反問,相當于“得無”。
(11)副詞。表示禁止,相當于“不可”、“不要”。
(12)副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相當于“否”。
(13)助詞。用于句首,無義。
(14)通“幠”。覆蓋的布。
(15)通“鄦”。古國名。后以為姓氏,假“許”為之。周宣王時有無專。
[②][mó]
亦作“無2”。“無4”的繁體字。
見“南2無”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明母,miua
[廣 韻]:武夫切,上平10虞,wú,遇合三平虞明
[粵 語]:mou4
[閩南語]:bo5,b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中】【火字部】 無;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673第26〔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無。【玉篇】虛無也。周易無字俱作無。 又【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本古文蕃??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從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