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溜
liū ? ㄌㄧㄡˉ
◎ 滑行,(往下)滑:溜冰。
◎ 光滑,平滑,無阻礙:溜圓。溜光。
◎ 趁人不見走開:溜走。溜號。
◎ 同“熘”。
英文翻譯
◎ 溜
glide slide slip smooth steal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溜 liū?
〈動〉
(1) 滑動 [slide;slip;glide]。如:溜韁(悄悄脫開韁繩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傳情);溜嘴(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sneak off]。如:溜抽(脫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開);溜溜湫湫(躲躲閃閃,輕手輕腳的樣子)
(3) 瞟,偷偷地看 [steal a glance;peek]
說著,卻把眼溜著金桂一笑。——《紅樓夢》
(4) 偷偷地拿 [steal;pilfer]
差人各溜過幾件細軟東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熱一下 [heat up]。如:溜冷飯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quick-fry]。如:醋溜魚
(7) 逢迎,拍馬;奉承 [fawn on]。如:溜鉤子,亦作“溜溝子”、“溜勾子”(方言。鉆營;奉承)
(8) 鳴,叫 [cry;chirp]
閉凝盼,聲聲燕語明如剪,嚦嚦鶯聲溜的圓。——清· 孔尚任《桃花扇》
詞性變化
◎ 溜 liū?
〈形〉
(1) 傾斜 [sloping]。如:溜肩
(2) 靈活;麻利 [clear]。如:溜撒(靈活;伶俐)
◎ 溜 liū?
〈副〉
〈方〉∶很,非常 [very]。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潔,干凈);溜明(非常明亮);溜凈(非常干凈)
◎ 溜 liū?
〈詞綴〉
(1) 在形容詞后,多疊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勻溜
(2) 另見 liù?
基本詞義
◎ 溜 liù?
〈名〉
(1) (形聲。從水,留聲。本義: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Liu River]
溜水出 郁林郡。——《說文》
(3) 即今縱貫廣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處 [eavesdrop]
三進及溜,而后視之。——《左傳·宣公二年》
(5) 房頂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長水槽 [eaves gutter;shuting]。如:水溜
(6) 某一地點附近的地方 [surroundings]
這不是咱們這溜兒都裝上自來水了嗎?——老舍《龍須溝》
(7) 又如:這溜兒果樹很多
漢語字典
[①][liù]
[《廣韻》力救切,去宥,來。]
亦作“澑1”。
(1)古水名。
(2)水流。
(3)用以指瀑布。
(4)流;淌。
(5)湍急。
(6)用以指急流。
(7)瞥視;掃視。
(8)圓轉;滑溜;流利。
(9)練,活動。
(10)傳喚。
(11)量詞。串;條;排。用以表示成串、成條、成排的事物。
(12)某一地點附近的地方。
(13)方言。用石灰、水泥等涂抹、堵糊縫隙。
(14)通“霤”。屋檐滴水處。
(15)通“遛”。漫步,慢慢走。
[②][liū]
亦作“澑2”。
(1)滑動;滑落。
(2)偷偷地走;悄悄地走。
(3)順手竊取;偷偷地拿。
(4)隨順;順著。
(5)一種烹調法。微煮一下或經油炸后再加芡粉。
(6)詞綴。用在形容詞之前或之后,多疊用。
[③][liú]
[《集韻》力求切,平尤,來。]
亦作“澑3”。
見“溜3火”。
音韻參考
[廣 韻]:力救切,去49宥,liù,流開三去尤來
[平水韻]:去聲二十六宥
[唐 音]:lio?u
[國 語]:liū,liù,liú
[粵 語]:lau1lau4lau6liu1
[閩南語]:liu1,liu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溜;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639第3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孫綽·遊天臺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又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又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又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又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