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湯
(湯)
tāng ?ㄊㄤˉ
◎ 熱水:湯雪。赴湯蹈火。揚湯止沸。
◎ 煮東西的汁液:米湯。參(shēn )湯。
◎ 烹調后汁特別多的食物:雞湯。菜湯。清湯。
◎ 專指溫泉(現多用于地名):湯泉(溫泉)。湯山(在中國北京市)。
◎ 中藥的劑型:湯劑。湯藥。
◎ 姓。
英文翻譯
◎ 湯
boiling water broth gippo soup hot wate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湯
(1) 湯 shāng?
(2) 另見 tāng?
基本詞義
◎ 湯
湯 tāng?
〈名〉
(1) (形聲。從水,昜( yáng)聲。本義:熱水;開水)
(2) 同本義 [boiling water]
湯,熱水也。——《說文》
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薪火水湯以濟之。——《墨子·備梯》
日中如探湯。——《列子·湯問》
踔出湯中。——晉· 干寶《搜神記》
王頭隨墮湯中。
分其湯肉葬之。
(3) 又如:湯羊(經過開水處理的整只羊);湯火(滾水與烈火);湯炭(滾水與炭火);湯婆子(充以熱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銅制扁圓形容器);湯浴(洗熱水澡)
(4) 菜湯 [soup]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湯腳(剩湯);湯玉(湯餅);湯飯
(6) 把草藥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態藥劑 [liquid decoction of medicinal herbs]。如:湯粥(湯藥和稀飯);湯散(湯藥和散劑);湯引(藥引子)
(7) 飲料 [drink]。如:湯點(茶點);湯神(煮茶技藝高超的人);湯瓶(煮茶水用的瓶);湯茗(茶水)
(8) 湯池,護城河 [moat]
金湯失險,車書共道。——《后漢書》
(9) 商朝的開國之君 [Tan king]。又稱成湯、成唐、武湯、武王、天乙等。如:湯武之道(指商湯與周武王討伐暴君之事);湯鼎(商湯時所鑄之鼎);湯刑(商湯制定的刑法);湯武(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
(10) 古州名 [Tang prefecture]
(11) 唐置,轄境在今越南的涼山、朗高、鴻基之間的地區
(12) 唐勃海置,金廢。故治在今遼寧省遼中縣東北
(13) 山名 [Tang mountain]
(14) 在北京市昌平縣東,有大小二湯山。大湯山三峰并峙。小湯山南有溫泉
(15) 在南京市東,有溫泉,建有浴池,為療養地
(16) 溫泉 [hot spring]。如:湯井(湯泉,溫泉);湯殿(溫泉浴室);湯池(溫泉浴池)
(17) 姓
(18) 另見 shāng;tàng
漢語字典
[①][tāng]
[《廣韻》吐郎切,平唐,透。]
“湯1”的繁體字。
(1)沸水;熱水。
(2)溫泉。
(3)指溫泉浴池。
(4)帶汁水的菜肴。
(5)指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
(6)中藥湯劑。
(7)湯池,護城河。
(8)商朝的開國之君。又稱成湯、成唐、武湯、武王、天乙等。
(9)姓。
[②][tàng]
[《廣韻》他浪切,去宕,透。]
“湯2”的繁體字。
(1)高溫物體與皮膚接觸而使之產生疼痛感。
(2)把肉、菜放進開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來。
(3)泛指煮。
(4)用開水或熱水澆、泡。
(5)用熱物接觸冷物使之變暖。
(6)沖撞;冒。
(7)搪,抵擋。
(8)觸,碰。
(9)用同“淌”。
(10)用同“趟”。參見“湯2湯兒”。
(11)通“蕩”。行為放縱。
(12)通“蕩”。大。參見“湯2禹”。
(13)通“蕩”。蕩滌。
[③][shāng]
[《廣韻》式羊切,平陽,書。]
亦作“漡1”。“湯3”的繁體字。
見“湯3湯”。
[④][yáng]
[《集韻》余章切,平陽,以。]
“湯4”的繁體字。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透母,thang
[平水韻]:下平七陽·去聲二十三漾
[國 語]:tāng,tàng,shāng,yáng
[粵 語]:tong1
[閩南語]:thng1,th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湯;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607第05【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又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又【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又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又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又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又【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又【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又【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又【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又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又【韻補】葉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考證:〔【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 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謹省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