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殳
shū ? ㄕㄨˉ
◎ 古代的一種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無刃。
◎ 戟柄。
◎ 古八體書之一:殳書(用于兵器上)。
◎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殳 shū?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種長柄勾頭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擊樂器,后成為兵器。本義:一種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擊或前導作用的古代兵器)
(2) 同本義 [long pole]
殳,以杖殊人也。——《說文》。段注:“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 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
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于兵車。——《周禮》
授旅賁殳。——《周禮·司戈盾》
執殳而立于道左。——《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詩·衛風·伯兮》
(3) 又如:殳仗(古代宮廷中的一種儀仗)
(4) 秦書八體之一 [Shu style]。如:殳書(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體上的文字);殳蟲(秦書八體的殳書和蟲書)
(5) 姓
漢語字典
[①][shū]
[《廣韻》市朱切,平虞,禪。]
亦作“杸1”。
(1)古代兵器。杖屬。以竹或木制成,八棱,頂端裝有圓筒形金屬,無刃。亦有裝金屬刺球,頂端帶矛的。多用作儀仗。
(2)秦書八體之一。
(3)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4)姓。見《書·舜典》。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侯部禪三母,zjio
[廣 韻]:市朱切,上平10虞,chú,遇合三平虞常
[平水韻]:上平七虞
[國 語]:shū
[粵 語]:syu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下】【殳字部】 殳; 康熙筆畫:4; 頁碼:頁584第17〔古文〕杸【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從??。??音殊,鳥短羽也。與幾案之幾別。 又與??別。【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莫勿翻,沈也。
考證:〔【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 謹照原文軍上改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