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欒
(欒)
luán ?ㄌㄨㄢˊ
◎ 落葉喬木。葉含鞣質,可制栲膠。花可入藥,又可作黃色染料。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
◎ 柱上的曲木,兩端以承斗拱。
◎ 鐘口的兩角。
◎ 古同“孿”,雙生子。
◎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欒
欒 luán?
〈名〉
(1) 木名。也叫“欒華”、“燈籠樹” [goldenrain tree]。無患子科。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花淡黃色,圓錐花序,結蒴果,長橢圓形。種子圓形黑色,葉子含鞣質,可制栲膠。花可提黃色染料,又可入藥
(2) 拱,建筑物立柱和橫梁之間成弓形的承重結構 [arch]
結重欒以相承。——張衡《西京賦》。注:“柱上曲木,兩頭受櫨者。”
(3) 又如:欒拱(屋架中承受梁木的曲木);欒櫨(屋中柱頂承梁之木,曲者為欒,直者為櫨)
(4) 通“孿”。雙生子 [twin]
薛公知之,故與二欒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5) 姓
漢語字典
[①][luán]
[《廣韻》落官切,平桓,來。]
“欒1”的繁體字。
(1)木名。即欒華。
(2)古代樂器鐘口的兩角。
(3)建筑物立柱和橫梁間成弓形的承重結構。
(4)瘦削。
(5)猶圓。方圓之圓。
(6)古邑名。春秋屬晉,故址在今河北省趙縣西北。
(7)通“孿”。雙生子。
(8)通“鑾”。指古代帝王車駕所用之鈴。詳“欒車”。
(9)姓。漢有欒布。
音韻參考
[上古音]:元部來母,luan
[平水韻]:上平十四寒
[國 語]:luán
[粵 語]:lyun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欒;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524第13欒俗字。
(欒)【唐韻】路官切【集韻】【正韻】盧官切【韻會】盧丸切,??音鸞。【說文】木似欄。大夫冢樹欄楝也。【周禮·冢人疏】大夫墳高八尺,樹以藥草。【廣韻】作樹以欒。【山海經】雲雨之山有木名欒,黃木,赤技,靑葉,羣帝焉取藥。【唐本草】謂之欒荊。【註】欒荊,莖葉都似石南。 又【本草別錄】欒華,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而稍長大。 又欒欒,瘠貌。【詩·檜風】棘人欒欒兮。 又鐘口兩角爲欒。【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疏】古應律之鐘不圜,狀如今之鈴,故有兩角也。 又【禮·明堂位】鸞車,有虞氏之車也。【鄭註】鸞或爲欒。 又【博雅】曲枅謂之欒。【左思·吳都賦】欒櫨疉施。 又檀欒,竹貌。【枚乗·兔園賦】修竹檀欒。 又姓。【春秋】欒書之後,代爲晉卿。枚乘《菟園賦》。
(欒)考證:〔【註】古應鐘之鐘不圜。〕 謹照周禮考工記原文註改疏。應鐘改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