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枳
zhǐ ?ㄓˇ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多刺,果實(shí)黃綠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藥(亦稱“枸橘”):枳實(shí)(中藥稱“枳”、“構(gòu)櫞”等的近成熟的果實(shí))。枳殼(中藥稱“枳”、“枸櫞”等的成熟的果實(shí))。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枳 zhǐ?
〈名〉
(1) 枸橘,又稱“臭橘” [trifoliate orange]
枳木似橘。從木,只聲。——《說(shuō)文》
殷以椇?!?a href="#">禮記·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謂曲橈之也?!?br>
楗六枳而為籬兮?!?a href="#">后漢書·馮衍傳》。注:“枳,芬木也。”
橘逾淮而北為枳。——《周禮·考工記·序?qū)m》
(2) 一種耐寒的中國(guó)落葉橘樹,有三小葉的葉片,果實(shí)小有芳香,很酸。廣泛栽種作為觀賞葉或作為綠籬,尤其作為砧木以芽接各種食用的柑桔
(3) 古縣名 [Zhi county]。戰(zhàn)國(guó)時(shí)楚有枳邑,漢置枳縣,屬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縣
漢語(yǔ)字典
[①][zhǐ]
[《廣韻》諸氏切,上紙,章。]
[《廣韻》居帋切,上紙,見。]
(1)木名。也稱枸橘、臭橘。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木似橘而小,莖上有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實(shí),果小,味酸苦不能食,可入藥。成條種植可作籬笆。
(2)藩蔽,護(hù)衛(wèi)?!兑葜軙ば¢_》:“德枳維大人,大人枳維公,公枳維卿,卿枳維大夫,大夫枳維士?!笨钻俗ⅲ骸罢聭炎ⅰ夺釢h書》引此……注云:'枳者,言上下相維,遞爲(wèi)藩蔽也。'”一說(shuō),枳相當(dāng)于“則”。參閱楊樹達(dá)《詞詮》卷五。
(3)謂阻塞。參見“枳道”。
(4)古地名。戰(zhàn)國(guó)楚有枳邑。漢置枳縣,屬巴郡。即今四川涪陵縣。
(5)通“疻”。傷害。
[②][zhī]
[《集韻》章移切,平支,章。]
(1)通“胑”。肢體。
(2)通“枝”。歧出。參見“枳2首蛇”。
音韻參考
[廣 韻]:諸氏切,上4紙,zhǐ,止開三上支A章
[平水韻]:上聲四紙
[唐 音]:gy??,ji??
[國(guó) 語(yǔ)]:zhī,zhí,zhǐ
[粵 語(yǔ)]:zat1z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枳; 康熙筆畫:9; 頁(yè)碼:頁(yè)517第07【唐韻】【廣韻】【類篇】【韻會(huì)】【正韻】??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菊f(shuō)文】木似橘?!拘煸弧繀u藥家枳殼也?!局芏Y·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wèi)枳。又木高多刺,可爲(wèi)籬落?!緩埡狻の骶┵x】楷枳落突棘藩?!∮帧静┭拧胯?,股也。 又【小爾雅】枳,害也?!究讌沧印??論】率過(guò)以小罪謂之枳。 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又【集韻】頸爾切【韻會(huì)】居紙切,??音??。義同?!∮帧炯崱颗e綺切【韻會(huì)】居矣切,??音已。枳椇。又一名白石李。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緺栄拧め屜x】枳首蛇,歧蛇也?!∮致N移切,音岐。義同。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wèi)枳。〕 謹(jǐn)照原文化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