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枚
méi ? ㄇㄟˊ
◎ 樹干:伐其條枚。
◎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馬鞭:以枚數(shù)闔(用馬鞭指點著數門扇)。
◎ 量詞,相當于“個”,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一枚別針。不勝枚舉(一個一個地舉不完)。
◎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枚 méi?
〈名〉
(1) (會意。從木,從攴( pū)。本義:樹干)
(2) 同本義 [trunk]
枚,枝干也。可為杖。——《說文》
竹曰個,木曰枚。——《釋名》
枚,條也。——《廣雅》
施于條枚。——《詩·大雅·旱麓》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周南·汝墳》
(3) 馬鞭 [whip]
還于東門中,以枚數闔。——《左傳·襄公十八年》
(4) 古代行軍時,士卒口銜用以防止喧嘩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軍士銜枚,夜登芒山,未明擊之。——《北史》
(5) 門釘 [peg]。如:枚數(門釘數)
(6) 姓
詞性變化
◎ 枚 méi?
〈量〉
(1) 相當于“個”,“支”,“件”等 [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騰。——《西游記》
(2) 又如:一枚銅錢
◎ 枚 méi?
〈副〉
一一;逐個 [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舉);枚別(一一分辨);枚進(一一進獻);枚數,枚舉(一一列舉)
漢語字典
[①][méi]
[《廣韻》莫杯切,平灰,明。]
(1)樹干。
(2)門釘。
(3)古代行軍時士卒銜于口用以禁止喧嘩的器具,形如箸。
(4)鐘乳。古代鐘器上的飾物。
(5)一一;逐個。參見“枚卜”、“枚舉”、“枚數”。
(6)指占卜。
(7)長度單位,即一分。
(8)量詞。相當于個、只。
(9)量詞。相當于條、塊。
(10)量詞。相當于件、支。
(11)姓。漢有枚乘。見《漢書》本傳。
音韻參考
[上古音]:微部明母,mu?i
[廣 韻]:莫杯切,上平15灰,méi,蟹合一平灰明
[平水韻]:上平十灰
[唐 音]:mi??u
[國 語]:méi
[粵 語]:mui4
[閩南語]:boe5,mui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枚; 康熙筆畫:8; 頁碼:頁516第08【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梅。【說文】幹也,可爲杖。從木從攴。【詩·大雅】施于條枚。【徐曰】自條而出也,枝曰條,幹曰枚。 又個也。【書·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漢·食貨志】二枚爲一朋。【五行志】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 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兇也。【左傳·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 又馬箠曰枚。【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又銜枚,枚狀如箸,口橫銜之,繣結於項也。【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 又鐘乳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 又枚枚,礱密也。【詩·魯頌】閟宮有侐,實實枚枚。 又屋內重檐曰雙枚。【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旣修。 又姓。【統譜】周枚被,漢枚乗。
考證:〔【左傳·襄十一年】〕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