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旆
pèi ? ㄆㄟˋ
◎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
◎ 泛指旌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旆 pèi?
〈名〉
(1) (形聲。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2) 同本義 [flag]
旆,繼旐之帛也。——《說文》
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3)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樣子;生長茂盛的樣子)
(4)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釋名·釋兵》
拔旆投衡。——《左傳·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旆旃;旆旌
漢語字典
[①][pèi]
[《廣韻》蒲盍切,去泰,並。]
亦作“斾1”。
(1)古代旐末狀如燕尾的垂旒。
(2)借喻累累的花蕊。
(3)泛指旌旗。
(4)指春秋時晉楚的前軍。后亦泛指軍隊。
(5)前軍車輛。亦泛指車駕或車輛。
音韻參考
[上古音]:月部并母,bat
[廣 韻]:蒲蓋切,去14泰,bèi,蟹開一去泰並
[平水韻]:去聲九泰
[唐 音]:bhɑ?i
[國 語]:pèi
[粵 語]:pu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下】【方字部】 旆;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483第08【唐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從?,??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詩·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又【韻補】葉蒲枚切。【??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