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斿
liú ? ㄌㄧㄡˊ
◎ 古同“旒”:“建大常,十有二斿。”
漢語字典
[①][liú]
[《集韻》力求切,平尤,來。]
同“旒1”。
(1)古代旌旗下垂的飄帶等飾物。
(2)泛指旌旗。參見“旌斿”。
(3)冕前后懸垂的玉串。
[②][yóu]
[《廣韻》以周切,平尤,以。]
游,遨游。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喻四母,jiu
[廣 韻]:以周切,下平18尤,yóu,流開三平尤以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國 語]:yóu,liú
[粵 語]:jau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下】【方字部】 斿; 康熙筆畫:9; 頁碼:頁482第07【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作游。旌旗之流也。【玉篇】斿,旌旗之末垂。或作游。【博雅】天子十二斿至地,諸侯九斿至軫,大夫七斿至軹,士三斿至肩。【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註】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爲縿,斿則屬焉。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八曰斿貢。【註】鄭司農云:斿貢羽毛。康成謂:斿讀如囿游之游。斿貢燕好珠璣瑯玕。 又與游同。【前漢·禮樂志】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集韻】【韻會】??力求切,音劉。同旒。【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註】每繅九成,則九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