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戲
(戲)
xì ? ㄒㄧˋ
◎ 玩耍:游戲。兒戲。嬉戲。戲豫(嬉游逸樂)。二龍戲珠。
◎ 嘲弄,開玩笑:戲言。戲弄。戲謔(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
◎ 演員在舞臺上化裝表演故事的藝術:戲劇。戲文。戲碼(戲曲演出的節目)。戲劇性。
◎ 指具體劇種:京戲。黃梅戲。皮影戲。木偶戲。馬戲。
英文翻譯
◎ 戲
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戲
(1) 戯、戲 hū?
(2) ——“於戲”( wūhū):同“嗚呼”( wūhū)
(3) 另見 xì;huī
詞性變化
◎ 戲
戲 huī
〈動〉
(1) 指揮 [command;direct]。如:戲竹(指揮奏樂的用具)
(2) 另見 hū;xì
基本詞義
◎ 戲
戲、? xì?
〈名〉
(1) (形聲。從戈。虛( xī)聲。本義:一種兵器)
(2) 同本義 [weapon]
(3) 假借為“麾”。軍隊中的帥旗 [flag]
兵罷戲。——《史記·高帝紀》。正義:“大旗也。”
戲下騎從者八百余人。——《漢書·項籍傳》。注:“大將之旗。”
(4) 側翼 [side wing]
戲,三軍之偏也。——《說文》。段玉裁注:“偏為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
(5) 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煙古寺聞僧梵,燈火長橋見戲場。——宋· 陸游《出游》
(6) 又如:戲場(表演歌舞雜技的場子);散戲;猴戲;游戲;排戲;配戲(配合主角演戲);扮戲
(7) 戲劇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臺前有一百多張桌子。——《老殘游記》
(8) 又如:戲提調(戲曲演出時負責安排戲碼、分配演員、場面調度等事務的人);戲面(假面具);戲頭(宋代戲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戲;黃梅戲
(9) 游戲 [game]
尚促織之戲。——《聊齋志異·促織》
(10) 姓
漢語字典
[①][xì]
[《廣韻》香義切,去寘,曉。]
亦作“戯1”。亦作“戱1”。“戲1”的繁體字。
(1)角斗,角力。
(2)開玩笑;嘲弄。
(3)指調戲。
(4)游戲;逸樂。
(5)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
(6)指戲劇。
(7)凡戲均有情節,因以借指事情,含貶義。
(8)姓。東漢有戲志才。見《後漢書·荀彧傳》。
[②][xī]
[《廣韻》許羈切,平支,曉。]
亦作“戱2”。“戲2”的繁體字。
(1)通“羲”。
(2)通“巇”。險峻。
(3)古地名。
[③][huī]
[《集韻》吁爲切,平支,曉。]
亦作“戱3”。“戲3”的繁體字。通“麾1”。
大將之旗。參見“戲3下”。引申為指揮。
[④][hū]
[《廣韻》荒烏切,平模,曉。]
亦作“戱4”。通“呼1”。“戲4”的繁體字。
[⑤][suō]
[《集韻》桑何切,平歌,心。]
亦作“戱5”。通“犧2”。“戲5”的繁體字。
酒樽名。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四支·去聲四寘
[國 語]:xì,xī,hū,huī
[粵 語]:hei3
[閩南語]:h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戈字部】 戲;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411第09【廣韻】【集韻】【韻會】香義切【正韻】許義切,??希去聲。【說文】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廣韻】戲弄也。【禮·坊記】閨門之內,戲而不歎。【註】戲謂孺子言笑者。 又謔也。【詩·衞風】善戲謔兮。 又嬉也。 又姓。【魏志】穎川戲志才。 又【廣韻】古文呼字。註詳口部五畫。 又【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音羲。【集韻】嗚戲,歎辭。○按《廣韻》旣入虞韻,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韻。亦訓歎辭,則戲字二音,本皆可讀。《正字通》云:詩於戲卽嗚呼,歎辭也或嘉美,或悲傷。末代文士輒爲體例,若哀誄祭文,卽爲嗚呼,封拜冊命,卽爲於戲。謂嗚呼爲哀傷,於戲爲歎美,妄爲穿鑿,其說誠是。然謂呼與戲通,則戲可讀呼,呼仍不可以讀戲,以戲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與羲通。伏羲。【莊子】作伏戲。【史記】作虙戲。【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戲。 又地名。【魯語】幽王滅於戲。 又【集韻】呼爲切【韻會】吁爲切,??與麾同。【集韻】旗屬。【周禮·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戲。【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註】同麾。 又【集韻】驅爲切,音虧。傾側也。【周禮·春官·喪祝註】執披備傾戲。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說文】上黨陭氏阪。或作戲。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犧。【周禮·春官·兩獻註】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或作獻,亦作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