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慝
tè ?ㄊㄜˋ
◎ 奸邪,邪惡:隱慝(人家不知道的罪惡)。
◎ 陰氣。
◎ 災害:“以伏蠱慝”。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慝 tè?
〈名〉
(1) (會意。從匿,從心。匿( nì),隱藏。把心隱藏起來,存有邪念。本義:邪惡,惡念)
(2) 同本義 [wickendness]
崇讒慝也。——《爾雅》。釋文:“慝,言隱匿其情以飾非。”
察軍慝。——《周禮·環人》。注:“慝,陰奸也。”
于是展氏有隱慝焉。——《左傳·僖公十五年》。注:“陰惡,非法所得。”
日入慝作。——《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注:“奸惡也。”
匡邦國而觀其慝。——《周禮·匡人》。注:“奸偽之惡也。”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唐· 劉叉《雪車》
(3) 又如:慝人(邪惡的人);慝作(奸惡之人乘機而起);慝偽(奸偽);慝禮(不正之禮)
(4) 災害 [calamity]
以伏蠱慝。——《國語》
(5) 惡人;壞人 [villain]
如此,則國平而民無慝矣。——《管子》
(6) 陰氣 [overcast]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左傳》注:“慝,陰氣也。”疏:“人情愛陽而惡陰,故謂陰為慝。”
(7) 瘴氣蠱毒之類 [miasma]
道地慝。——《周禮·土訓》。注:“地慝,若障蠱然也。”司農注:“地所生惡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屬。”
(8) 禁諱的語言 [tabooed words]
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周禮》。鄭玄注:“方慝,四方言語所惡也。”
(9) 差錯 [mistake]
有過慝之度。——《國語》
詞性變化
◎ 慝 tè?
〈動〉
(1) 變更,差錯。通“忒” [change]
之死矢靡慝。——《詩·鄘風·伯舟》
豈曰不極?伊胡為慝!——《詩·大雅·瞻卬》
有過慝之度。——《國語·周語下》
人用側頗辟,民用僭慝。——《漢書·王嘉傳》。顏師古云:“慝,惡也。”
(2) 通“匿”。隱藏 [hide]
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墨子·尚賢下》
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漢書·五行志下之下》
漢語字典
[①][tè]
[《廣韻》他德切,入德,透。]
“匿2”的今字。“式2”的被通假字。
(1)邪惡。
(2)指惡人。參見“慝作”。
(3)災害;禍患。
(4)陰氣。
(5)瘴氣蠱毒之類。
(6)禁諱的語言。
(7)通“忒”。變更;差失。
[②][nì]
[《集韻》昵力切,入職,娘。]
隱匿。
音韻參考
[上古音]:職部透母,th?k
[廣 韻]:他德切,入25德,,曾開一入登透
[平水韻]:入聲十三職
[國 語]:tè,nì
[粵 語]:nik1t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慝;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399第03【廣韻】他德切【集韻】惕得切,??音忒。【廣韻】慝,惡也。【書·畢命】旌別淑慝。 又穢也。【禮·樂記】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又邪也。【詩·鄘風】之死矢靡慝。 又隱惡也。【書·周官篇】司??詰姦慝。 又地慝,若瘴蠱也。【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晉語】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又方慝也。【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方慝,四方言語所惡也。 又仄慝也。【前漢·五行志】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孟康曰】仄慝者,月行遲在日後,當沒而更見也。 又【集韻】昵力切,音匿。隱情飾非曰慝。 從匿從心,蓋惡之慝於心者。
考證:〔【周禮·秋官·司??】詰姦慝。〕 謹按秋官無詰姦慝之文,查係書周官。謹將周禮秋官改書周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