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帖 tiē?
〈形〉
(1) 帖服。對約束、控制或權威命令順從的 [obedient]
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三俠五義》
(2)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斂的樣子;溫順,服帖);帖伏(折服,順從不反抗);帖脅(拘束不展)
(3) 安定 [stable]
事不妥帖。——王逸《楚辭序》
安置妥帖平不頗。——韓愈《石鼓歌》
(4)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寧;安定)
(5) 安靜 [quiet]
帖,靜也。——《廣雅》
(6) 又如:帖息(平靜無聲);帖妥(靜止不動)
詞性變化
◎ 帖 tiē?
〈動〉
(1) 粘。同“貼” [glue;stick on]
對鏡帖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
(2) 如:帖黃(貼黃。唐時敕書用紙。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黃紙貼之)
(3) 緊挨著 [snuggle close]
因帖臥床上,劍至果高。——《世說新語·假譎》
(4) 又如:帖騎(貼身于馬上);帖席(貼臥席上);帖伏(貼地而伏)
(5) 砌壘 [build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
帖石防潰岸。——唐· 杜甫《早起》
(6) 添補,增添 [add]。
(7) 如:帖例(帖附前例)
(8) 典押 [mortgage]
臣計天下編戶,貧弱者眾,有賣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書·李嶠傳》
(9) 另見 tiě;tiè
基本詞義
◎ 帖 tiě?
〈名〉
(1) 官府文書,公文 [document]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2) 又如:帖發(行文發送);帖寫(清時衙門中的抄寫小吏);帖頭(差役)
(3) 證券;單據;憑證 [security]
一季無訟,即書戶帖,連莊帳付之,以為地符。——《宋史》
(4) 寫有簡短文字的柬帖 [invitation]。
(5)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請帖;下帖子;回帖;謝帖
(6) 書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notice]。
(7) 如:招帖
(8) 科舉時代明經科的考試名目 [examinations]
題賦曰帖,故唐制帖試士曰試貼。——《通俗文》
(9) 又如:帖恬(科舉考試的一種程式文章);帖經(帖文。唐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方法);帖試(帖括。以帖經試士)
(10) 箭靶 [target]
箭頭破帖渾無敵。——唐· 賈島《上邠寧邢司徒》
(11) 舊時婦女置放縫紉用品的器物 [box]
啟帖理針線,非獨學裁縫。——唐· 孟郊《古意》
(12) 標簽
以紙帖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每韻為一帖。
漢語字典
[①][tiè]
[《廣韻》他協切,入帖,透。]
(1)寫在絲織物上的標簽。
(2)書法術語。指供臨摹或欣賞的墨跡或印本。亦以稱碑刻的拓本。
(3)對聯,楹聯。
[②][tiě]
(1)官府文書,公文。
(2)謂批示、指令。
(3)證券;單據;憑證。
(4)招帖。
(5)符箓。
(6)名帖,拜帖。
(7)請柬,知單。
(8)有字的紙片。
(9)盟帖;庚帖。
(10)科舉時代明經科的考試名目。
(11)箭靶。
(12)舊時婦女置放縫紉用品的器物。
(13)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干味湯藥。一劑俗稱一帖。
[③][tiē]
(1)貼,粘。
(2)補償;添補。
(3)鑲嵌。
(4)砌壘。
(5)兼領。
(6)貼伏;靠近。
(7)平定;安定。
(8)指拂平,熨平。
(9)典押。
(10)通“幨”。
音韻參考
[廣 韻]:他協切,入30怗,tie,咸開四入添透
[平水韻]:入聲十六葉
[唐 音]:tep
[國 語]:tiē,tiě,tiè
[粵 語]:tip3
[閩南語]:thiap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巾字部】 帖; 康熙筆畫:8; 頁碼:頁330第01【唐韻】他葉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音貼。【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又【通俗文】題賦曰帖。 又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又【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又【廣雅】帖,服也。 又【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又【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