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彭 péng?
〈象〉
(會意。從壴( zhù),從彡。“壴”在古文字中象鼓形。彡( shān),毛飾形。本義:鼓聲) 同本義 [the sound of a drum]
彭,鼓聲也。——《說文》。朱駿聲按:從鼓省,從彡。會意。彡即三也,擊鼓以三通為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詞性變化
◎ 彭 Péng
〈名〉
(1) 古國名 [Peng state]。在今四川省彭山縣
(2) 古水名[Peng River]
(3) 在湖北省房縣
(4) 在河南省魯山縣東南
(5) [a surname]姓。如:彭祖(傳說中壽命最長的人,至殷末已活到767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莊子·逍遙游》
(6) ;彭澤先生(東晉大詩人陶潛。因曾任彭澤令,故名“彭澤先生”)
(7) 通“旁”。側,邊 [side]
九四,匪其彭。——《易·大有》
若彭有水濁非常者。——《墨子·備穴》
◎ 彭 Péng
〈動〉
通“澎”。水流聲 [(waves) clapping]
彭濞涌溢。——《殽阬君神祠碑》
漢語字典
[①][péng]
[《廣韻》薄庚切,平庚,並。]
(1)鼓聲。
(2)古國名。在今四川省彭山縣。
(3)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省中部。
(4)古代水名。今漢水支流南河及其分支馬欄河。
(5)姓。
[②][bāng]
[《集韻》逋旁切,平唐,幫。]
形容多。參見“彭2彭”。
[③][páng]
[《集韻》蒲光切,平唐,並。]
(1)盛大貌。參見“彭3魄”。
(2)強壯貌。參見“彭3彭”。
(3)通“旁”。旁側。
(4)通“篣”。搒,笞擊。參見“彭3考”。
[④][pēng]
見“彭4湃”。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并母,beang
[廣 韻]:薄庚切,下平12庚,péng,梗開二平庚並
[平水韻]:下平七陽·下平八庚
[國 語]:péng
[粵 語]:paang4pang4
[閩南語]:pheN5,phi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彡字部】 彭;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364第05【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音棚。【說文】鼓聲也。 又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又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又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又【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旣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又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又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又【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強盛貌。 又【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又【廣韻】道也。 又【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又【韻會】【正韻】??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無咎。【疏】彭,旁也。 又【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又【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註】二傳士彭作士魴。
考證:〔【釋名】彭排,車器也。〕 謹按急就篇補註引釋名,車作軍。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