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它
tā ? ㄊㄚˉ
◎ 代詞,稱人以外的事物:它們。其它。
英文翻譯
◎ 它
i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它 tā?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蟲形。本義:蟲) 同本義。后作“蛇” [snake]
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
詞性變化
◎ 它 tā?
〈代〉
(1) 稱代人以外的事物 [it]。如:煤炭,很多工業離不開它;香山觀,從老遠的地方就能看見它——口語中與“他、她”無分別。如:它比(引他類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稱 [he;she]。如:生它個兒子(生他一個兒子)
(3) 表示指稱。相當于“別的”、“其他的” [other]
無它異。——《后漢書·列女傳》
貝勒及它將。——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帛布及它物。
與它石迥異。——《墨子·公輸》
(4) 又如:它罪(別的罪名);它腸(它心,二心);它人(別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時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虛指。如:干它一場;吃它一頓
(6) 姓
漢語字典
[①][tuō][tā]
[《玉篇》託何切]
亦作“牠1”。亦作“佗1”。
(1)別的;另外的。后多寫作“他”。
(2)第三人稱代詞。多見于早期白話。
(3)用于泛指。
(4)代詞。稱代人以外的事物。
(5)虛指代詞。
(6)姓。戰國有它嚻。見《荀子·非十二子》。
[②][shé]
[《廣韻》託何切,平歌,透。]
[《集韻》時遮切,平麻,禪。]
“蛇1”的古字。
[③][tuó]
[《字彙補》徒河切]
(1)見“它3它藉藉”。
(2)同“駝”。
音韻參考
[上古音]:歌部透母,thai
[廣 韻]:託何切,下平7歌,tuō,果開一平歌透
[國 語]:tā,tuō
[粵 語]:taa1to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上】【宀字部】 它; 康熙筆畫:5; 頁碼:頁281第14【玉篇】古文佗字。佗,蛇也。【說文】蟲也。本作它,從蟲而長。上古艸居,慮它,故相問無它乎。 又【玉篇】非也,異也。【正字通】與佗他同。【易·比卦】終來有它吉。【禮·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義。又【揚子·法言】適堯舜文王爲正道,非堯舜文王爲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又【正譌】它,蟲之大者。象寃曲???形。今文加蟲作蛇,食遮切與托何切,二音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