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墟
xū ? ㄒㄩˉ
◎ 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廢墟。殷墟。墟里(村落)。丘墟(a.廢墟,荒地;b.墳墓)。
◎ 土丘。
◎ 毀壞,使成為廢墟。
◎ 同“圩2”。
英文翻譯
◎ 墟
ruins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墟 xū?
〈名〉
(1) (本作“虛”。形聲。從土,虛聲。本義:大土山)
(2) 同本義 [big mound]
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孔子家語》
(3) 又如:墟土(丘陵之地);墟壘(猶堡壘)
(4) 廢址,故城 [ruins]
使人之朝為草而國為墟。——《呂氏春秋·貴直》
(5) 又如:殷墟;墟棘,墟榛,墟莽(廢墟榛莽;荒野)
(6) 墳墓 [grave]
墟,墟墓。——《字匯》
(7) 又如:墟墓(墟墳,丘墓,墓地)
(8) 鄉村集市 [country fair]
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賣之。——《童區寄傳》
(9) 又如:墟市;墟集(鄉村市集);墟期,墟日(市集日)
(10) 場所 [place]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詫宿于義,以游逍遙之墟。——《莊子》
(11) 村落 [village]。如:墟落(墟里;村墟,都指村落);墟井;墟曲,墟聚,墟墅(鄉間房舍)
詞性變化
◎ 墟 xū?
〈動〉
(1) 毀為廢墟 [ruin]
今萬乘之國,墟數于千,不勝而入。——《墨子》
(2) 奴役 [enslave]
通商而墟五印矣。——康有為《強學會序》
漢語字典
[①][xū]
[《廣韻》去魚切,平魚,溪。]
“虛2”的今字。亦作“圩3”。
(1)大丘;山。
(2)故城;廢址。
(3)毀為廢墟。
(4)引申指奴役。
(5)荒廢。
(6)村落;鄉村市集。
(7)位置。
(8)星宿名,即虛宿。
音韻參考
[廣 韻]:去魚切,上平9魚,qū,遇開三平魚溪
[平水韻]:上平六魚
[唐 音]:kiu
[國 語]:xū
[粵 語]:heoi1
[閩南語]:hi1,h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墟;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238第28【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音虛。【說文】大丘也。【禮·檀弓】墟墓之閒,未施哀于民而民哀。 又故城。【帝王世紀】瞍妻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得姓姚氏。【左傳·昭七年】謝息遷桃。【註】魯卞縣東南有桃墟,世謂之陶墟,相傳舜所陶處。【竹書紀年】盤庚自奄遷朝歌,遂曰殷墟。 又大壑。【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名曰歸墟。【木華·海賦】南澰朱厓,北灑天墟。 又商賈貨物輻湊處,古謂之務,今謂之集,又謂之墟。 又葉偶舉切,音語。【詩·邶風】升彼墟矣。葉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