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喀
kā ? ㄎㄚˉ
◎ 〔喀嚓〕象聲詞,形容折斷的聲音。
◎ 象聲詞:喀的一聲,把樹枝折成兩截。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喀 kā?
〈動〉
吐 [cough up]
弟偕行喀血,隱而不言,血氣遂大耗。——清· 方苞《弟椒涂墓志銘》
詞性變化
◎ 喀 kā?
〈象〉
(1) 嘔吐、咳嗽的聲音 [noise made in coughing or vomiting]
喀,吐聲,又欬聲。——《篇海類編》
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列子·說符》
(2) 笑聲 [haha]
二房東太太又鴨子叫似的笑起來了:“喀喀,張先生,莫怪。”—— 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漢語字典
[①][kā]
[《廣韻》苦格切,入陌,溪。]
(1)嘔吐聲。參見“喀喀”。
(2)吐。
(3)象聲詞。參見“喀啦”、“喀嚓”。
[②][ke˙]
方言。語氣詞。
音韻參考
[廣 韻]:苦格切,入20陌,ke,梗開二入庚溪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國 語]:kā,kè,ke
[粵 語]:haak3kaa1kaa3kak1
[閩南語]:khak8,kheh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喀;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197第10【廣韻】苦格切【集韻】乞格切,??音客。【廣韻】吐聲。【集韻】與?同,嘔也。【列子·說符篇】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