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吪
é ? ㄜˊ
◎ 行動:“尚寐無吪。”
◎ 教化;感化:“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 (鸞和鳳凰一類鳥)死:鳳靡鸞吪。
◎ 古同“訛”,錯誤。
◎ 古同“哦”,歌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吪 é?
〈動〉
(1) 行動 [move]
吪,動也。從口,化聲。——《說文》
尚寐無吪。——《詩·王風·兔爰》
如龍如鬼,或寢或吪。——《岐邠涇寧四州八馬坊碑頌》
(2) 感化、教化 [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setting an example,etc.]
周公東征,四國是吪。——《詩·豳風·破斧》
漢語字典
[①][é]
[《廣韻》五禾切,平戈,疑。]
(1)動;行動。
(2)感化,教化。
(3)謂鸞鳥的死亡。
(4)通“訛”。訛誤。
(5)通“哦”。吟哦;歌唱。
音韻參考
[上古音]:歌部疑母,nguai
[廣 韻]:五禾切,下平8戈,wó,果合一平戈疑
[平水韻]:下平五歌
[國 語]:é
[粵 語]:ngo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吪; 康熙筆畫:7; 頁碼:頁178第12【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說文】動也。【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動也。【釋文】吪,本亦作訛。又【小雅】或寢或訛。【玉篇】引《詩》作吪。【廣韻】本作訛,亦作譌。【小雅釋文】韓詩作譌。譌,覺也。 又【廣韻】化也。【詩·豳風】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傳】吪,化也。【釋文】吪,又作訛。 又【廣韻】謬也。 又【集韻】【韻會】??乎瓜切,音譁。口開也。 【集韻】或作??,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