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下
xià ?ㄒㄧㄚˋ
◎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 方面,方位:兩下都同意。
◎ 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 由高處往低處,降落:下山。下車。下馬。下達。
◎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 進入:下海。
◎ 投送:下書。
◎ 到規定時間結束日常工作或學習:下班。下課。
◎ 謙辭:在下。下官。
◎ 頒布:下令。
◎ 攻克:攻下。
◎ 卸掉:下貨。把他的槍下了。
◎ 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 退讓:爭執不下。
◎ 做出判斷:下結論。
◎ 量詞,指動作次數:打三下。
◎ 用在名詞后邊(a.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b.表示當某個時節,如“節下”、“年下”)。
◎ 用在動詞后邊(a.表示關系,如“教導下”、“培養下”;b.表示完成或結果,如“打下基礎”;c.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或繼續,如“走下去”、“停下來”)。
◎ 少于:不下二百人。
◎ 動物生產:雞下蛋。
反義詞
上
英文翻譯
◎ 下
below descend down give birth to give in go to leave off lower next tak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下 xià?
〈名〉
(1) (指事。據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義: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義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說文》
在南山之下。——《詩·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豳風·七月》
下聲肆。——《周禮·典同》。注:“謂鐘形下大。”
君臣上下。——《禮記·曲禮》
陰山下。——《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資治通鑒·唐紀》
奔倚其下。——《聊齋志異·狼三則》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頭(下流頭。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對長江下游一帶人的敬稱);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長江下游地區的人)
(4) 地 [ground]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為帝之下都。——《山海經·西山經》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陰間);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間);下都(神話傳說中稱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the lower jaw]。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頦)
(7) 臣下;百姓;群眾 [the masses;inferior]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左傳·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國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屬下相互勾結)
(9) 方面 [side]
忽然見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氣,骨都都的冒將上來。——《西游記》
(10) 又如:經過調解兩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the next time]。如:下不為例
(12) 特指湖澤 [lake]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書·舜典》
(13) 地表之下 [underground]
夫子疾,莫養于下,請以殉葬。——《禮記》
(14) 里面 [inside]
眾軍心下大亂,不敢交戰,各自奔走。——《三國演義》
(15) 舊時時間單位,相當于“點” [o’clock]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6) 指時間、處所、范圍 [time;place;area;scope;field]
及郡下。——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17) 位在下的人 [subordinate]
不恥下問。——《論語》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下齊同。——《資治通鑒》
與其群下
詞性變化
◎ 下 xià?
〈動〉
(1) 下來 [descend]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左傳》
下車引之。——《世說新語·方正》
下見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客馳下。——明· 魏禧《大鐵椎傳》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間去);下山;下樓;下凡(神話中,神仙降至人間稱“下凡”);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fall]
下,落也。——《爾雅》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氣炎熱);下雨;下雪;下雹子
(5) 離開 [get out]。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離開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猶下班);下餉(謂收工吃飯)
(6) 彎屈 [bow]
魏延平日恃功務高,人皆之下。——《三國演義》
(7) 又如:下頭(低頭);下腰(彎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take off]
賓主下塵榻。——沈約《和謝宣城》
下擔捋髭須。——《樂府詩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門(店鋪卸下門板,謂開市)
(10) 放入;投入 [put in]。如:下采(下賭注);下埽(筑堤時,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釀(將熟黍米投入曲液中發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apply;use]。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體時念頌的祝告文)
(12) 完成;結束 [finish;end]。如:下架(典當期滿);下稍頭(結局;收場)
(13) 遞送 [send;deliver]。如:下插定(送訂婚禮物);下小茶(女子納受男家聘禮。又稱下茶,吃茶);下究(猶下達);下話(猶言傳話)
(14) 發表、宣告 [issue]
令初下。——《戰國策·齊策》
詔既下。——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諭旨將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詔;皇帝發布詔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戰書;下請帖
(16) 去;到 [go to]
便下襄陽。—— 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順江東下。——《資治通鑒》
水陸俱下
買舟而下。——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從北到南、從上游到下游、從城市到鄉下、從上層到基層。如:下番(到外國);下坂走丸(從山坡上滾下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18) 做飯 [cook]
等我里頭趕著給你老炸點兒鍋渣面筋,下點兒素面你吃。——《兒女英雄傳》
(19) 又如:下餃子;下面條;下湯圓
(20) 指某些動物生產;養;生 [lay]。如:下仔;下小豬;下一窩狗崽
(21) 從事棋類活動時,舉手著子 [play]。如:下著(本謂下棋落子)
(22) 奪得、攻取、占領或攻占 [capture]
皆下之。——《史記·陳涉世家》
樂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齊七十余城。——《三國演義》
(23) 又如:連下數城
(24) 歇宿;收留 [stay]
徐孺下 陳蕃之榻。—— 王勃《滕王閣序》
官人要下呵,俺這里有干凈店房。——《西廂記》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處(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go with]。如:下飯(配飯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飯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surrender]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國之可下?——《韓非子》
(28) 又如:下氣(說求饒的話);下腰(彎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謙讓 [modestly decline]
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三國志》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唐· 韓愈《師說》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顧(照顧;關照);下氣(恭敬順從)
(31) 安扎 [camp]
各依本方下營。——諸葛亮《兵要》
(32) 拍 [beat;clap]
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 下 xià?
〈形〉
(1) 身分、地位低 [lower]
吾羞,不忍為之下。——《史記》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賤;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兒。元代稱仆役);下番(稱少數民族);下人(下屬)
(3) 幼小 [young]。如:上下(長幼;尊卑)
(4) 次序或時間在后 [latter;next]
上下同欲。——《孫子·謀攻》
下道齊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自王以下。——《史記·魏公子列傳》
上下頗驚。——宋· 文天祥《<指南錄> 后序》
(5) 如:下稍頭(后來;終了);下浣(下旬);下鄰(右邊的鄰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輩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inferior]。如:下節(節操低下,志向、抱負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舉考試或官吏考績列為下等)
◎ 下 xià?
〈量〉
(1) 表示動作的次數。如:下子(表示動作次數);敲了幾下門;搖了幾下旗
(2) 表時間的單位,猶言點。如:下子(表示時間短暫)
漢語字典
[①][xià]
[《廣韻》胡雅切,上馬,匣。]
“丅1”的今字。
(1)位置在低處。
(2)地。
(3)特指湖澤。
(4)指下巴。
(5)臣下;百姓。
(6)身分、地位低。
(7)幼小。
(8)次序或時間在后。
(9)矮;低。
(10)指等級低。
(11)對尊長表示謙遜之詞。
(12)用在名詞后,表示一定的處所、范圍、時間等。
(13)用在數詞或方位詞后,表示方面或邊側。
(14)量詞。表示動作的次數。
(15)量詞。表時間的單位,猶言點。
[②][xià]
[《廣韻》胡駕切,去禡,匣。]
[《廣韻》胡雅切,上馬,匣。]
(1)降下;降落。
(2)仆倒。
(3)彎屈。
(4)離開。
(5)撤去;卸下。
(6)除去;舍去。
(7)少于,低于。
(8)攻克;征服。
(9)屈服;投降。
(10)居人之下;謙讓。
(11)鄙視;輕視。
(12)放入;投入。
(13)發;出。
(14)頒布;發布。
(15)交付;發給。
(16)施行;使用。
(17)完成;結束。
(18)去;到。常指從北到南、從上游到下游、從城市到鄉下、從上層到基層。
(19)指播種。
(20)收獲;收取。
(21)歇宿;收留。
(22)引申為落戶。
(23)遞送。
(24)退場。
(25)將面食一類的食品放入鍋內煮。
(26)從事棋類活動時,舉手著子。
(27)以菜肴佐食。
(28)導瀉。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29)指腹瀉。
(30)作出。
(31)養;生。
(3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由高處到低處。
(3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
[③][jià]
[《集韻》居迓切,去禡,見。]
通“假1”。
見“下3借”。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喻三母,hea
[廣 韻]:胡雅切,上35馬,xià,假開二上麻匣
[平水韻]:上聲二十一馬·去聲二十二禡
[唐 音]:ha?,ha?
[國 語]:xià
[粵 語]:haa5haa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上】【一字部】 下; 康熙筆畫:3; 頁碼:頁76第10〔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又【韻補】葉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葉。【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又葉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考證:〔【爾雅·釋訓】下,落也。〕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