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én shè áng fǒu ㄖㄣˊ ㄕㄜˋ ㄤˊ ㄈㄡˇ人涉卬否
別人涉水過河,而我獨不渡。《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毛 傳:“卬,我也。” 鄭玄 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張,不隨便附和。《后漢書·張衡傳》:“雖有犀舟勁檝,猶人涉卬否,有須者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人涉卬否
成語(Idiom):人涉卬否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shè áng f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的行為或言論是否正確,是否能夠得到認同或贊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涉卬否是由“人”、“涉”、“卬”、“否”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人”指人們;“涉”指涉及、觸及;“卬”指高、正直;“否”指否定、不同意。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人們的行為或言論是否正確,是否能夠得到認同或贊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涉卬否常用于討論人們的言行是否得體、正確或合理的場合。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言論是否得到眾人認同,或者評價某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涉卬否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荀子·勸學》:“夫人涉卬否,猶人之有疾也,時時日日,日日時時,未嘗不有。人有疾也,猶人之有疾也,時時日日,日日時時,未嘗不有。”意思是說,人們的言行是否得體,就像人們是否生病一樣,時時刻刻都有,沒有不會發生的時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涉卬否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名詞“人”和動詞“涉”以及形容詞“卬”和副詞“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受到了大家的認同,人涉卬否,無可厚非。
2.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對他的意見都持否定態度,人涉卬否,他應該重新考慮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人涉卬否”與“人的行為或言論是否正確”相聯系,通過想象一個人在河流中涉水前進,如果他的行為正確,他就能順利通過,得到眾人的認同;如果他的行為不正確,他就會被卡住,得不到眾人的認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的行為或言論相關的成語,例如“言行不一”、“言必信、行必果”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畫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人涉卬否,他很開心。
2. 小學生:在班級演講比賽中,小華的發言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人涉卬否,他獲得了冠軍。
3. 初中生:在班級討論中,同學們對小李的觀點持不同意見,人涉卬否,他需要更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4. 高中生:在班級辯論賽中,小王的辯論技巧得到了評委的認可,人涉卬否,他成功晉級決賽。
5. 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小張的言論引發了很多爭議,人涉卬否,他需要更加理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