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罪
成語(Idiom):畏罪(wèi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害怕犯罪或違法行為的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罪是指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感到害怕和恐懼。這個成語強調了對違法行為的抵觸和忌憚,是一種對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畏罪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恐懼和不敢輕舉妄動的心態。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誘惑時保持理性和遵守法律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畏罪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倡“罪惟恐不悔,悔惟恐不改”,強調人們應該對犯罪行為心存敬畏之情。后來,畏罪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畏罪心重,從未有過任何犯罪行為。
2. 這個小偷畏罪心強,連續三次作案都沒有留下任何線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畏罪這個成語:
1. 將畏罪的發音“wèi zuì”與“危罪”相連,危罪表示違法犯罪行為,幫助記憶畏罪的含義。
2. 可以將畏罪與“違法恐懼”這個詞組進行聯想,幫助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畏罪相關的成語,如“畏首畏尾”、“畏妻如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畏罪心重,從不敢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14歲):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畏罪心重,不參與任何違法犯罪行為。
3. 高中生(17歲):畏罪心使我遠離了不良的誘惑,保持了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