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訥
基本解釋
[釋義]
(形)〈書〉樸實遲鈍、不善于說話。
[構成]
并列式:木+訥
[例句]
他是個木訥的人。(作定語)
詳細解釋
(1).指人質(zhì)樸而不善辭令。《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木,質(zhì)樸;訥,遲鈍?!薄?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韋彪傳》:“宜鑒 嗇夫 捷急之對,深思 絳侯 木訥之功也?!?宋 黃庭堅 《古意贈鄭彥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薄睹魇贰じ但晜鳌罚骸?珪 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zhí)持,人不能奪?!?br>(2).泛指質(zhì)樸,無文飾。 唐 顏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文勝質(zhì),則綉其鞶帨;質(zhì)勝文,則野於禮樂而木訥不華?!?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一:“我聽著他那木訥而低抑的聲音……曉得他的內(nèi)心是虔誠地在替 德甫 哀悼著的?!?br>(3).指木訥的人。 唐 林滋 《木人賦》:“既無喪無得,亦不識不知。跡異草萊,其言也無莠;情同木訥,其行也有枝?!?/p>
成語(Idiom):木訥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n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說話或表達自己的意思遲鈍、拙笨,不善于與人交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訥一詞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王使人于齊,齊人曰:‘吾有虎而無脫也。’王曰:‘子之虎焉可得聞乎?’曰:‘吾聞其聲而知其虎也。’曰:‘子之聞焉可得聞乎?’曰:‘吾聞其聲而知其虎也。’王曰:‘子木訥乎?’”這里的“木訥”形容了那個齊人遲鈍的表達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意思,思維遲緩,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講述了一個齊人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被王問到時只能回答“吾聞其聲而知其虎也”,被王稱為“木訥”。
成語結(jié)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在社交場合總是顯得木訥。
2. 他說話總是遲疑不決,給人一種木訥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訥”與“木頭人”聯(lián)想起來,木頭人動作遲緩、拙笨,與“木訥”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包括演講技巧、溝通技巧等。
2. 學習其他形容人不善于交流的成語,如“拙于辭令”、“口齒不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雖然聰明,但在班級演講比賽中總是表現(xiàn)得很木訥。
初中生:他雖然在科學競賽中獲得了好成績,但在社交場合總是顯得木訥。
高中生:他的思維很縝密,但在辯論比賽中總是顯得木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