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
基本解釋
復姓。 春秋 時有 公輸班 。或稱 魯班 ,為 魯國 巧匠。班,或作“般”、“盤”。
成語(Idiom):公輸 (gōng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輸指的是公輸般若,意為公開地傳授智慧。形容人樂于分享知識,慷慨傳授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輸般若是指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道家學者。他擅長傳授經書和學問,而且非常慷慨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公開地傳授給他人。因此,“公輸”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樂于分享知識,慷慨傳授學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樂于分享知識,愿意幫助他人學習和成長的品質。可以用在教育、學術交流、團隊合作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輸般若是戰國時期的一個道家學者,他以公開傳授經書和學問而聞名。他的學問淵博,慷慨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分享給他人,幫助他們成長。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樂于分享知識的人,形成了成語“公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公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真正的公輸,總是樂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問和經驗。
2. 在他的幫助下,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真的是個公輸般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公輸般若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公輸般若慷慨地將自己的知識公開地傳授給他人,幫助他們成長,從而記住“公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公輸般若的故事,以及戰國時期的道家思想和學術傳統。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公而忘私”、“公正無私”等,來擴展對于分享和公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我們的公輸,她總是愿意幫助我們學習新知識。
2. 初中生(13-15歲):我覺得一個好的領導應該是一個公輸,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給團隊成員。
3. 高中生(16-18歲):公輸般若是古代的一位學者,他的學問非常淵博,慷慨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人。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交流會上,大家都像公輸般若一樣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